曛怎么读?
曛怎么读?

xūn声母x,韵母ūn,声调一声。部首日部,部外笔画14画,总笔画18画1、落日的余光。
2、暮,昏暗:曛黄。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日曛[rì xūn]日色昏黄。指天色已晚。2、夕曛[xī xūn]落日的余辉。3、曛黑[xūn hēi]日暮天黑。
4、曛暖[xūn nuǎn]暖和。5、隙曛[xì xūn]缝隙中的落日馀光。
曛的意思,曛怎么读

曛拼音:xūn 简体部首:日五笔:JTGO总笔画:18笔顺编码:竖, 横折, 横, 横, 撇, 横, 竖, 横折, 点, 撇, 横, 竖, 横, 横, 点, 点, 点, 点解释:1.落日的余光。2.暮,昏暗:~黄。
~旭(夕阳与朝日,形容早晚)。曛 这字粤语怎么读

“曛”字的粤语注音(粤拼)fan1,读“芬”字音。
一个纟一个熏怎么读

拼音:xūn 〈形〉(1) 浅红色 [light red]纁,浅降也。从糸,熏声。
——《说文》厥篚元纁玑组。
——《书·禹贡》爵弁服纁裳。——《仪礼·士冠礼》灯摇摇无定,焰纁黄。——《聊斋志异》(2) 又如:纁裳(浅赤色的衣裳);纁襦(浅红色的短衣);纁玄(浅绛色或黑色。古代以为象征天地之色);纁币(浅绛色的帛)〈名〉(1) 落日的余辉。
也作“曛” [afterglow]指嶓冢之西隈兮,马纁黄以为期。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是什么意思?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黄云:天上的乌云。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原诗:《别董大二首·其一》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释义: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3、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作者简介: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扩展资料:这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上一篇:拟人句怎么写?
下一篇:rank函数怎么用?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