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个县提出要改市 "撤县设市"有哪些好处? 撤县设市,有啥好处?
数十个县提出要改市 "撤县设市"有哪些好处?

撤县设市的好处:1、整体形象的提升。成立县级市,可以按照城市的定位来制定发展规划,有利于扩大招商引资的领域和范围。
2、政府部门可以按照城市标准来组织基础设施建设。
设立县级市将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增加医疗、教育、养老、交通、社保等方面的便利。3、县级市由省政府直接管辖,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4、中国正在经历着从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新型城镇化也在不断地将农业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从这个角度来考量,“撤县设市”将有利于农业人口的转移。扩展资料:撤县设市的标准1、人口指标,包括人口总数和城镇化水平。
2、是经济发展水平,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或人均地方本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方面指标。3、环境承载力方面的指标,如公共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等等。第四,公共服务水平指标,如住房保障水平、就业服务水平、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等方面。
撤县设市,有啥好处?

撤县设市有两大好处,一个是市里的体制机制、政策更灵活,未来自主权更大。而县对农业、耕地保护等要求更严格,县改市后对城市建设发展空间更为有利。
另一个是撤县设市后,有利于邹平城区规模扩大,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加快服务业发展,为下一步机制体制的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提供机遇,更有利于人的集聚。
扩展资料:设市路径当前,对于“撤县设市”的路径有两种争议,一种是“整体设市”,即“县改市”;还有一种“切块设市”,即“县管市”。两种路径都各有利弊,不过综合来看,“整体设市”,即“县改市”更符合当前中国国情,可适当恢复。“切块设市”是指对于人口大县,同时有实力较强的非县城所在地的镇,如果具备条件,以实力较强的非县城所在地的镇为中心城区,将周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乡镇划出,单独设立县级市。“整体设市”就是将一个县级行政单元整体改为县级市,即“县改市”。
这两种路径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优势,“切块设市”有助于人口大县的均衡发展,但其难点是新设一个县级建制,容易造成行政机构和人员冗余,同时切块设市的空间划分也存在一定难度。而“整体设市”不会增加县级建制,行政区划调整的难度小。
县改成县级市有什么好处?

县改成县级市是指撤县设市。撤县设市,即撤销县,设立行政建制与县相同的市(即“县级市”)。
以原县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立县级市的行政区域。
简而言之,就是将县改设为县级市。好处:一、有序增设县级市,有利于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格局,为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城市载体。二、通过撤县设市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城市,有利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降低人口转移成本,有利于推动优质资源向中小城市集聚,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有利于减轻大城市压力,缓解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三、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集聚人口较多的地方有序改设为县级市,一方面能够通过扩权调动地方积极性,在县域层面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发展活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地方以城市标准引领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立足长远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走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扩展资料民政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有序撤县设市,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下,针对我国城市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关司局负责同志还介绍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新形势,撤县设市主要把握四方面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公平共享。
体现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求,注重人口规模和城镇人口集聚,同时,更加注重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能力的考察,将向常住人口提供住房保障、就业服务、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引导拟设市地方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二是坚持集约高效,注重生态文明。坚持集约集聚和紧凑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要求城镇人口增长要与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相协调。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撤县设市要与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承载能力相匹配,与国家和省、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环境功能规划等规划相衔接,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设市工作。三是坚持城乡统筹,注重发展质量。统筹考虑拟设市区域和拟设市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要求,点上与面上相结合,对拟设城市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
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注重城市发展质量和长远潜力,在考察经济总量与人均水平的同时,重点关注城市自我发展能力和产业结构特点,把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与水平作为设市重要前提。四是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合理布局。一方面,充分考虑“四大板块”区域差异,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另一方面,对于有利于完善区域城镇体系结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地方,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撤县设市对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完善区域城镇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县改市的条件与好处

县改市的条件:1.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0万人以上;2.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3国内生产总值在25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5%以上;4.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中心城市的县级市,方可升格为地级市。设立县级市及地级市标准中的财政收入指标,将根据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情况,由民政部报经国务院批准适时调整。
县改市的好处:1.县改市后职权会更大。
原来的县属地级市直管,而县级市则由省直管,地级市只是代管,行政职权将变大。2.编制和财政将发生转变。原先的县涉农部门比较多,而县级市则会在城市经济和管理部门设置更多一些。 另外,原先县上对上级部门拨付的资金,大部分只能用于农业领域,而县级市则可以用于城市管理,要更为灵活。
3.县改市有利于招商引资。县改市后可以扩大地方知名度,在整体形象上将更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展开。【拓展资料】之所以那么多县想改市,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县改市后由更大自主权。
县(县级市)实行省管模式,由地市代管,在人事、财政、规划等方面相对独立,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是县(县级市)区别于区的最大不同之处。不过相对于县,县级市这种自主权更高,条件也更高。由县改市,必须在非农人口、工业产值、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达到一定目标后,重心由农转工转三产,才允许“升格”为县级市。
升格后,县级市在城市规划、用地指标、政策制定等经济社会管理方面享有更大决策权,更有利于城市发展。作为省计划单列市管理城市目录,某种程度也可以说权力更大了。第二,县改市后有更大经济权。
比如税收方面,可以提高城镇建设维护税的百分点,可以享受更多的留成待遇;在财政方面,可以有更多的转移支付和专项支持,等等。县改市,相当于更有钱了。第三,县改市后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这主要是针对县级市的领导来说的。
能够县改市的,一般经济在当地都比较强,因此在县级市当主官,只要稳扎稳打,大概率都能得到提拔,很多县级市的书记甚至高配副厅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或者人大政协副职兼任,权重历来就大。这是一般县区不能享受的待遇,也是为什么很多县的主官力主改市的原因所在。
撤县设市,有啥好处

县级市和县在行政区划上没多大变化,但二者在某些管理权限、自治权上有些区别,比如财税、财政、土地、先行先试的改革政策等方面。市里的体制机制、政策更灵活,未来自主权更大。
而县对农业、耕地保护等要求更严格,县改市后对城市建设发展空间更为有利。
“大家都觉得‘市’更好听,从市民心理上,还有未来的政策红利上可能都更有利一些。”撤县设市后,有利于规模扩大,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加快服务业发展,为下一步机制体制的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提供机遇,更有利于人的集聚。设市和设区啥区别?空间上变化不大发展政策有区别近年来,撤县设市和撤县设区有何区别?县级市有独立的权力,比如土地规划权等,但区没有,区的土地、城乡规划、财政资金的使用转移等方面受到严格限制。“划区更多是为了扩大中心城区的规模和总量。
”比如济南市市区人口比较少,把济阳、章丘划区,把市区总量做大,可能对城市建设有利,但其土地规划的自主权也受到了限制。所以说,撤县设区和设市可能从空间、经济各方面没多大变化,但其意味着未来发展空间、发展政策是有区别的。那么,“设市”还是“设区”,到底依据什么标准呢?撤县设市要因地而异,关键要素在于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程度。
比如说有些地方旅游业发达,像黄山就可以设一个市,抑或有特殊的区位需要。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