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的好处(想象力就是核心动力) 孩子想象力丰富的好处
想象力的好处(想象力就是核心动力)

曾经凭借《三体》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在2018年11月8日获得了阿瑟·克拉克基金会颁发的“想象力服务社会”奖,以表彰他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除了“想象力服务社会”奖,克拉克奖还包括终身成就奖、创新者奖 。
这个奖虽然没有诺贝尔奖的名声大震,却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想象力”这个词。
正如刘慈欣所说: “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比我们还要聪明,想象力将是我们的唯一优势。” 在“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所做的一项调查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却是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 震惊吗?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时,原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在长大的过程中,想象力却被一点点地限制和消磨了。究竟是什么夺走了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与我们的态度息息相关,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被轻视的想象力,有强大的力量 “看到这幅画,你会感到害怕吗?” “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我画的不是帽子,那可是蛇吞象啊。
” 大人们总是需要解释才能明白的。 随后我又把巨蟒的肚子内部画了下来, 好让大人们看懂。 这下,大人们便劝我把蟒蛇图放到一边, 还是专心致志学史地、算数、语法为好。
于是,六岁那年,我的画家梦就被彻底断送了。 所以,要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大人们需要补课。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有这样几个阶段: 1-2岁,出现想象的萌芽,依靠相似的事物联想; 2-3岁,发展初级阶段,没有目的的随意想象; 3-4岁,自由联想性质的想象; 4-5岁,从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过渡; 5-6岁,想象以有意创造为主,而且内容丰富、情节新颖。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6岁以后,丰富的想象就越来越难得了。对于孩子来说,拥有想象力就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拥有了强大的力量,能给他未来的成长带来无穷的益处。
1 想象力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孩子的语言是在生活中慢慢学会的,想象不同的场景、人物甚至动物时,需要用到很多的词汇,这在无形中会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2 想象力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通过充满想象力的游戏、阅读、玩耍,孩子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是如何交往的,遇到很多之前不曾接触的事情,慢慢锻炼了社交能力。
3 想象力可以克服孩子的恐惧感。 孩子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会有代入感,认为自己扮演的巨大的怪兽是可以被制服的,这样,他心中的怪兽就不再那么邪恶和庞大了,在面对一些恐惧和担忧的时候,就会应付自如。 4 想象力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潜能。 和成人一样,孩子也需要自豪感。
想象自己是工程师、医生、宇航员,都会让孩子变得有力量,从而激发他的自信心和潜能。 三步激发孩子想象力 当你的孩子画出一些稀奇古怪、四不像的东西时,你通常会怎么做?是称赞,还是指责?如果孩子呈现的是线条清晰、形象分明的简笔画呢? 实际上,那些线条粗犷、形象模糊的怪画儿,正孕育着孩子想象力的种子,而规规矩矩的简笔画,充其量只是模仿。国外有个非常厉害的爸爸,不仅对孩子歪七扭八的画作照单全收,为了贴近儿子想象的世界,还运用自己高超的PS技术,把儿子的画都P成了现实照片,改成了全新的模样,堪称神来之笔!有这样的爸爸,还担心孩子会缺乏想象力吗? 想象力是孩子特有的天赋,不需要后天去“培养”,只需要我们悉心去“保护”和“激发”。 但在生活中,大人们往往陷入一些误区,一不小心就成了破坏孩子想象力的元凶。
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可以从以下步骤开始: 第一步: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素材 家长先要帮助孩子积累一定量的素材,足够的积累才能激发他的想象力。 1 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必需品。 例如,家长平时可以带孩子逛逛商场、菜市场等,在生活中发现灵感。
2 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人不一样,一朵白云,在成人眼中就是云朵,但在孩子眼中可能会是棉花糖、飞毯、大床、羊群等。 3 多带孩子感受科技文化的力量。
平时带孩子去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开放思维,想象才能生出翅膀。 第二步:用语言引导孩子 当孩子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之后,家长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 1 睡前故事留白。 亲子阅读天天有,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引导、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例如,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先不告诉孩子结尾,让他自己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看看他会怎样天马行空。 2 鼓励孩子编故事。 当孩子已经把结尾续得有模有样了,家长可以鼓励他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想象力需要升级。 3 利用生活细节引导。 例如,当孩子咬了一口圆形饼干的时候,家长就可以让他想象一下这个饼干的形状像什么,而且可以是很多不一样的答案哟。 第三步:让孩子主动运用想象力 经过以上两步的训练,孩子的想象力被很好地激发出来了,接下来就要创造情境,让孩子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1 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游戏”。 家长可以让孩子在这个游戏中充当导演,让他设置故事的人物、背景、情节等。孩子思考的过程,也正是他发挥想象力的时候。
2 让孩子多做游戏。 绘画、泥塑、折纸�。
孩子想象力丰富的好处

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以下我为大家介绍孩子想象力丰富的好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所有的宝宝天生就有想象力,但他可能还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作为父母,你或许从来没有全方位想过丰富的想象力对孩子的帮助。
发挥想象力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无论是在沙滩上堆起国王城堡还是用泥团做出美味的晚餐,这都是孩子们在学习形象思维的过程。上学后形象思维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比如用数字代表物体和用字母来形容语音等等。 促进智力发育 发挥想象力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在沙滩上堆起国王城堡等这都是孩子们在学习形象思维的过程。
上学后形象思维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比如用数字代表物体和用字母来形容语音等等。 锻炼社交能力 当孩子模仿扮演不同角色时,学习人们如何相互交往。扮演医生时,他们想象医生如何关心病人;玩儿过家家时,他们学习父母如何关心孩子。
充满想象力的模仿游戏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同理心。如果孩子能够想象在游戏中被冷落或失去宠物的感受,他们可以更好的帮助有需要的人。将来更愿意公平行事,乐于分享和积极合作。
激发自信心和潜能 小孩子的生存能力还很有限,但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自豪感。孩子想象自己是摩天大楼的建造者或是保护星球的超级英雄赋予孩子强大的力量,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潜能。 克服恐惧 孩子们模仿扮演不同角色可以帮助克服恐惧和担忧,充满想象力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发泄情感。
当孩子角色扮演游戏中出现巨大邪恶的床底怪兽时,孩子们认为自己可以制服它,那么怪兽也就显得不那么庞大和邪恶。例如对父母的愤怒或者与同龄人之间的竞争。 操练语言能力 孩子们与朋友想象自己扮演的角色,就需要用到很多的词汇,一起模仿扮演不同角色时需要很多的沟通,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交流的技能。 【拓展阅读】 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增进幻想,如何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使他们的画面绘制得更加丰富、和谐、完美?积极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打造自主的探索氛围,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大社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的脑袋思考,从中锻炼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丰富他们的知识,感受创作的乐趣。让学生在充满自信、快乐的美术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熏陶艺术的魅力。 小学美术想象力培养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它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艺术课程,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至关重要,如何培养,笔者一直在思考和实践。 一、呵护好奇心理,愿意想象 爱因斯坦有句话很精辟:“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在传授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牢记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因为这比直接灌输知识更重要。 孩子对新事物总是存在着好奇的心理,作为教师,应该及时的抓住这个心理,并且好好的呵护它,使之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际教学中,教师注重运用各种媒介,如橡皮泥、撕纸、废旧物品再利用、版画……等,并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保护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上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天然的纹理》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寻找大自然中的一些物体(树叶、树皮、羽毛、石头等),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看一看、摸一摸,用触觉和视觉去感知身边的物体。再请学生尝试拓印,发现问题,表面光滑的物体,拓印出来是没有斑纹的。
最后教师示范拓印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拓印出来的图形进行观察、联想。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找、看、动手,好奇心一一得到满足,特别是拓印出来的图形更激起了他们想象的因子,而天马行空的答案都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愉快的呼应,连那些原来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同学也吸引了。好奇心理得到呵护的孩子们,想象的欲望就这么被诱发了。
二、亲历活动过程,快乐想象 如果美术本身是给人以快乐,那么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就应是一种快乐的创造。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出发,将美术教学转变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动,从而感悟过程知识,获得真切体验,激发想象思维。 三、挖掘自信因素,勇敢想象 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
我们都知道并非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和创造时,就都能得到成功,但孩子们的每件作品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才智,给它适当的肯定,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有自信参与到创作中。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切忌把技能技巧的传授放在首位,不应以“方法不对”、“画得不像”等冷冰冰的语调去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可圈可点之处,包括说的和做的,哪怕只有一根线条处理得好,教师也应毫不吝惜自己的微笑和赞语。
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勤于鼓励、表扬,建立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它将是培养学生具有个性的创造能力的重要起点。 在一(三)班上美术课《小雨淅沥》时,我注意到了坐在前面的一个小男孩,这是个上课从不捣蛋但也从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以下是我和他在课堂上的一段对话: 师:裕吉,其他小朋友都已经开始画了,你想好怎么画了吗? 生:(头低低地,没作声) 师:你照着老师黑板上画的,画一个小人试试看?! 生:(摇摇头) 师:来,老师再教你一遍。(师边说边在纸上画了个最简单的一个小人。) 生:(笑了笑) 师:(微笑)你来试试看?! 生:(迟迟不动笔) 师:你能画好的。
你如果画完后觉得不满意,老师帮助你修改。 生:(半信半疑)哦 师走开。 生小心翼翼地在纸上画了个拿着雨伞的小人。
师:(惊喜)画得不错啊!是你自己画的吗?? 生:(骄傲)是啊,我画的。 师:真了不起!你还能在画出下雨时房子、小树、小草、花的样子吗? 生:。
想象的好处和作用?

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浮现出事物的特点,会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生动、有生气。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
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反映在人脑中,有各种联系,包括反映事物外部关系的简单联系和低级联系,反映事物内部关系的复杂联系和高级联系事物的。扩展资料:想象的好处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想象与思维密切相关,属于高级认知过程。它们都是从问题的情境中产生的,是由个体的需要驱动的,可以预见未来。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