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叫什么?第二名叫什么?第三名叫什么?
殿试后分为: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主要是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在会试中脱颖而出的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的监生,即贡士。会试的第一名,称会元。每期季会试录取的贡士多寡并无定例,一般会在二、三百人左右。三百人同台竞技,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但是,虽然同为进士,但是,含金量与声誉也有别,因为,殿试是分三甲录取的。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一共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扩展资料
“科举”为分科举人之意。我国真正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杨坚,继行于隋炀帝杨广。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爱好文学,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这是后代科举考试文字的开始,又设明经科,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从史书上看,杨广推广科举选仕制度,并非是政治作秀。当年确实是出于选拔优秀人才的需要。到了唐代,科举场上走出了“状元”。进士第一就是状元,用今天的话来说是考场上的冠军。这一至今仍充满魅力和活力并为众人羡慕的名词,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发明和创造。此后,“状元”就成了优秀学子的代名词。
古代科举考试的规矩很多,而且相当复杂。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大家熟知的,是考试地点设在各省的乡试。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
百度百科-殿试
殿试的前三名叫什么
1、会试考中后称“贡士”,第二名叫榜眼。
2、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三名叫探花,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3、乡试考中的为举人,第一名称会元,二至十名称亚元。
殿试,为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谓会试者,共会一处,比试科艺。
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会试的主考官4人(明代为2人)称总裁,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由部都请派充。
乡试,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扩展资料:
一、古代考试制度变迁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乡试次年,即丑、辰、未、戌年春季,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
考中者均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後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覆试、择优取为进士。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後释褐授官。
清朝规定,每逢辰、戌、丑、未年,即乡试的次年举行,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考期初在二月,乾隆时改三月,亦分三场。考中者称贡士,经殿试合格后称进士。
二、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百度百科-会试
百度百科-殿试
百度百科-乡试
百度百科-科举考试制度
古人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各叫什么
状元、榜眼和探花。
根据中国古代史查询得知,状元,殿试第一名。榜眼,殿试第二名。探花,殿试第三名。
但是在光绪年间,清朝皇帝慈禧太后改称状元为翰林院大学士、榜眼为翰林院编修、探花为翰林院检讨。
古人科举考试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科举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三个级别全考第一叫“三元及第”。殿试,为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
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开始于唐朝,部分历史学家认为科举制开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