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贝勒和贝子是什么意思?
贝勒
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全称多罗贝勒。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统称为八和硕贝勒 。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号后金,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 、侄阿敏为二贝勒 、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共同听政,其地位尊于其他贝勒。史称四大贝勒。天命十一年(1626)皇太极即位后,废除四大贝勒共理政务的旧制,建立贵族封爵制度。以后,逐渐形成12级封爵制。贝勒在亲王、郡王之下,其名号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太宗崇德年以前的贝勒,实即后来的亲王。受封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有世袭、恩封、功封和考封等获取途径。归附清朝的蒙古贵族亦实行此封爵制,在亲王、郡王下置贝勒爵。
贝子
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满语,初为贝勒的复数。在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意为天生贵族 。努尔哈赤 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自皇太极后逐渐实行12级封爵制。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受封贝子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获取途径有世袭 、恩封 、功封和考封数途。归附于清朝的蒙古贵族亦实行这种封爵制,在王、贝勒下设贝子爵。
在清朝年间,阿哥、贝子、贝勒之间有什么区别?
他们虽然都是皇族,但是地位却是天差地别,在清朝阿哥其实就是没有受封的皇子,所以说阿哥不算是一个爵位,就只是一个称谓而已。如果在受封之后就可以用爵位来称呼他,正是因为阿哥是没有爵位的,所以说在清朝阿哥的地位不高。但即使是这样,但是起码他也算是皇帝的儿子嘛,身份上面还是比普通人高贵的,一直到乾隆当了皇帝之后,阿哥的地位就已经到了只有皇后皇帝可以压得住他们了。
而贝勒呢,其实就是在宗室爵位里面排行老三的意思,也是具有非常尊贵的身份,在当时努尔哈赤建立政权的时候,还没有相应的贵族等级,他们所有的儿子都算是贝勒爷,那个时候贝勒的地位算是最高的。清朝建立以后,贵族制度完善了,就只有亲王的嫡子可以继承爵位,其他的儿子都只能封为郡王。而郡王的嫡子可以继承郡王的爵位,其他的儿子都算是贝勒。
而贝子的意思就是天生的贵族,全名叫做固山贝子,是清朝最高级别的贵族,他是皇族的诸王诸大臣的总称,也是在清朝完善了贵族等级之后,只有贝勒的儿子可以封为贝子,被子的工资有1300两和1300斗的大米,收入算是很丰厚的。
所以总的来说,阿哥就是皇帝的儿子,而贝勒爷是郡王的儿子,贝子是贝勒爷的儿子。所以说阿哥的地位大于贝勒爷的地位,大于贝子的地位。因为清朝的贵族制度已经非常完善,贵族享有非常多的特权,比如贵族犯法之后,是必须移交给宗人府处理的,而宗人府的规定则是宗室的犯罪者可以用扣除钱粮的行为来减缓罪责,所以说这些处罚都是非常轻的。
清朝的贝勒是什么意思?贝勒和贝子分别指什么
阿哥是皇帝的亲生儿子,贝勒是郡王的儿子,贝子就是贝勒的儿子,都是皇室家族成员。
自从某一部神剧成为经典之后各种清朝的宫斗戏、权谋戏就层出不穷,而各位看官也是乐此不疲的每夜刷剧拥护着,甚至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泪水。而在看着剧中各种紧张激烈的剧情以及鲜肉男主和靓丽女主的颜值之外,大家也都普及了一些历史背景以及人物历史和清朝各种等级制度的划分。
清朝除了皇帝皇后这两个大BOSS之外最吸引人的就是颜值超高、武功盖世、身边各类优秀女子随意挑的阿哥们,虽然他们可能在能力和地位上比不上受封的皇子,但是这并不影响到他们身份的尊贵,他们占尽了天下最好的资源,住最贵最豪华地段的房子,左拥右抱各路宅男梦想中的女神,同时人家还享受最高等的教育,最好的老师都要上门求着他们好好读书,并且到达一定的年龄之后还会有自己的府邸,只是因为他们是皇帝亲生儿子,从额娘怀上他们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有这样的特权。
而等级稍差一些的郡王的儿子待遇就没有那么好了,毕竟郡王和亲王还有一段距离呢,但他们毕竟也是皇亲国戚,比上不足比下可是太有余了,只要说出自己的名号,这凡世间的很多人还是要给他们面子的,谁敢得罪啊。而且虽然清朝后期随着制度的逐步完善他们的俸禄不及以前,但是只要不是撒钱式的挥霍,养活自己一辈子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最后就是贝子了,他们是贝勒的亲儿子,虽然在皇族中的等级排位是最低的,但是只要和皇族沾边就比普通百姓有特权,特别是在犯错之后,只要让阿玛上交一些罚款或者象征性的处罚一下即可,并且皇上给他们的工资也是可以让他们一大家人养家糊口的。
“贝勒”在满语中写作“beile”,在《金史》中被称作“孛堇”或“勃极烈”,是部落酋长之意,其复数被称为“贝子”。
起初,贝勒是一个拥有实权的官职,地位仅次于“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曾被称为“淑勒贝勒”,意为“聪睿的贝勒”。此外,努尔哈赤也用贝勒称其子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以后,他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被封为大贝勒、二贝勒、三贝勒、四贝勒,四大贝勒每月一位轮流执政,处理一切国家大事,取代五大臣议政制度。四大贝勒职位可谓一人(努尔哈赤)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到了崇德元年,定宗室世爵为九等,第三等为多罗贝勒(多罗,满语,即为国家之意),简称贝勒。乾隆十三年,又定宗室封爵为十四等,第五等为多罗贝勒,亦以封蒙古贵族。在清朝前期,贝勒领兵出征,享有政治、经济特权。随着满族统治者不断地学习汉族官制,“贝勒”这一实权称谓逐渐演变成一个无实权的虚位 爵位名称。
贝子――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满语,初为贝勒的复数。在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意为天生贵族 。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自皇太极后逐渐实行12级封爵制。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受封贝子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获取途径有世袭 、恩封、功封和考封数途。归附于清朝的蒙古贵族亦实行这种封爵制,在王、贝勒下设贝子爵。
贝子。又称作固山贝子,是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1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