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总结

最佳回答2023-12-14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

1.饮食观念不同,比如西方人侧重营养,中国人注重美味。

2.饮食方式不同,比如西方人侧重交谊,中国人注重气氛和愉悦。

3.饮食习惯不同,比如西方人习惯用刀叉,中国人习惯用筷子。

4.饮食环境不同,比如西方人注重精致,中国人注重排场。

5.饮食口味不同,比如西方人吃甜食,中国人大多以咸为主。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

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为:饮食观念不同、饮食对象不同、饮食方式不同。

1、饮食观念不同:

(1)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

(2)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2、饮食对象不同:

(1)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

(2)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

3、饮食方式不同:

(1)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

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2)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扩展资料:

中华饮食文化特点:

1、精

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

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

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

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

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2、美

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

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首先是味道美。

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饮食是全世界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积淀,饮食也逐渐发展形成一种文化。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人们价值观念、社会环境、传统文化等差异,使得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饮食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饮食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观念差异,可以概括为:中国的饮食观念相对感性,西方国家的饮食观念相对理性。

中国有著名的“川、粤、苏、闽、浙、湘、徽、鲁菜”8大菜系,各菜系有着各自的文化特色,苏、浙、徽菜系如江南美女,粤、闽菜系如儒雅公子,川、湘菜系如才子,鲁菜系如北方壮汉。这些菜系尽管风格迥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注重对“色、香、味、形”的追求,所以说中国人饮食看重饭菜的外在,注重饭菜的感官享受,饮食观念偏向于感性。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

西方人崇尚理性主义,他们关心食物是否能够给他们带来营养,食物的味道、色彩、形状等不是他们的追求的重点,即使有些食物很难吃、很难看,只要有营养,他们也会照吃不误,使得多数西方人的体格健壮、个子高大。因此,西方人的饮食观念是理性的。

2、烹饪方式的差异

概括地说,中国的烹饪方式复杂多样,西方的烹饪方式相对简单机械。

中国的食材是丰富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没有中国人不敢吃的,西方人认为没有营养的动物内脏、鸡爪、鱼头等,在中国人看来都是做菜的好材料。中国菜的烹饪方式很多,包括炒、煎、炸、拌、炝、煮、蒸、烧、烤、拌、卤、焖、爆、泡、熏、腌、焯、涮、扣、煨等,其中最常用的当数炒了。而且,有时候做一道菜可能需要涉及多个烹饪方式和复杂程序,一种菜也会变换烹饪方式,做出多样化的菜品。

西方人的烹饪方式要简单很多,主要是烧、煎、炸、烤、焖等。各种做菜原料也是单独制作,很少掺和在一起。假如要是做个西红柿鸡蛋菜,中国人会把西红柿和鸡蛋掺和在一起炒,西方人则会在煎好的鸡蛋边上配上些西红柿片。由于西方人做菜的简单机械化,自然就形成了快餐文化,产生了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快餐店。西方人烹饪方式尽管简单机械,但是食物营养还是 比较充足的,而且确实比较方便快捷。

3、吃饭方式的差异

概括地说,中国人吃饭是共食制,西方人吃饭是分食制。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团圆,吃饭时候也会围坐在一起,宾客也会高声聊天,餐桌文化气氛活跃,人人都乐在其中,共享美食。在吃饭过程中,互相之间也会夹菜、劝食等。如果将饭菜分开食用,总觉得打破了待人接客的规矩,甚至是不礼貌的表现。

西方人吃饭的分食制,和他们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一脉相承。在餐桌上,每个人的食物都是定量配置的,吃饭的过程中客人按照各自的需要取食,不经客人同意,主人是不会主动为客人夹菜或者劝客人喝酒的,整个吃饭过程中,人们是轻声交谈、环境和气氛相对安静。中国人在餐桌上表现出来的热情、大声聊天,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不礼貌的表现。

总的来说,中西方饮食文化是不同的、有差异的。饮食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头等大事,饮食有时候不单单只是果腹的作用,而且也是中国人追求烹饪艺术、丰富节日文化、加厚亲朋感情、促成生意合作的重要媒介。而饮食对于西方人的文化含义,相较中国人来说,则相对简单了很多。不过,在一些西方人看来,中国的饭菜确实很好吃啊!

继续浏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上一篇:移动流量大王卡是什么?

下一篇:支付宝黄金会员是什么意思?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