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简介?詹天佑的简介是什么
詹天佑(Jeme Tien Yow),男,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1861年4月26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去世,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

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詹天佑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用了七十多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唐山铁路在开滦煤矿唐山矿1至3号井东面,一条铁路从一个上百年的涵洞里穿越而出,从唐山市区主干道新华道下穿过,全长十二公里。这就是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它最初是从唐山矿修到丰南胥各庄,仍是京山铁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詹天佑简介
詹天佑(Jeme Tien Yow,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潮,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人,是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19年4月,詹天佑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1987年又建成了詹天佑纪念馆。詹天佑是中国清代末期、近代铁路工程专家,也是中国最早的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原籍安徽徽州府婺源县(现属江西省),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同治十一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了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留学美国。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亲眼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而产生悲观情绪,但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带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
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詹天佑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78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考取美国著名理工大学伍斯特理工之后有相继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
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并撰写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威”号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然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派极力反对修造铁路,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被迫改学驾驶海船,耽误了七八年。
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第二年,经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才得以干他精通的铁路工程工作,成为中国第一名铁路工程师。开始负责修筑塘沽到天津的铁路,仅用70多天就完成铺轨工程。后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需要在滦河修一座铁桥,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这座铁桥的相继失败,他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最后出色地完成了全部工程。
詹天佑这一生最大贡献,就是在于他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1905年,他担任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过八达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是如此的艰巨。他亲自勘察,选定路线;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又与工人一起,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隧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困难,用两端凿进法开凿居庸关。
京张铁路于1909年竣工,比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京张铁路建成典礼后受聘川汉、粤汉铁路会办或总理兼总工程师。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克服种种困难,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总长365千米的铁路。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以及《华英工程词汇》这部我国最早的土木工程辞典。
1919年逝世。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第一任会长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铜像,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他还被称为“中国铁路第一人”。
詹天佑的简介是什么?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
下面一起来看看詹天佑的简介。1.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詹天佑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铁道工程专家,为我国铁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周恩来曾赞誉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2. 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于同年回国。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3.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誓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
4.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1906年詹天佑升为总办兼总工程师。
詹天佑清楚地知道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他给他的美国老师诺索朴夫人的信中就这样说:“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在我接受这一任务前后,许多外国人露骨地宣称中国工程师不能担当京张线的石方和山洞的艰巨工程,但是我坚持我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心。
5. 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为不可取。
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丰台北上西直门、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华里。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叠峦重嶂,悬殊峭壁,工程之难在当时为全国所没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线分为三段:丰台到南口为第一段,南口到康庄为第二段,余为第三段。
6. 1905年9月4日正式开工,12月12日开始铺轨。一年后,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难关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八达岭等四条隧道,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2公尺。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机械设备。
他们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7. 第三段工程的难度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桥,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正确地指挥,及时建成。
1909年4月2日火车通到下花园。下花园到鸡鸣驿矿区岔道一段虽不长,工程极难。詹天佑以山上开道之石来垫山下河床,胜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8. 詹天佑是一位富于创造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工程师。当时中国施工条件十分简陋。詹天佑独创了中开竖井的施工方法,加大工作面,提高了工作进度。在地势陡峭的八达岭,他利用“折反线”原理设计成“人”字路线,降低坡度,并因地制宜,建造石拱桥,缩短工期。
京张铁路,全部由中国工程师自理,比原定计划提前两年通车,而筑路费用仅是估价的七分之二,共节约28万多两白银,被外国工程师视为“不可能的奇迹”。
9. 京张路的胜利完成,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充分体现。 以上的就是关于詹天佑的简介是什么的内容介绍了。
詹天佑的事迹资料简介哪里人 詹天佑的简介
1.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广东南海县人,原籍 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省)。 1872年,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我 国首批出洋幼童预备班,同年去美国留学。
2.1881年毕业,获学士学位,于同年回国,回国后,他曾在福州船政局后学堂、广东博学馆(1886年改广东水陆师学堂)任教。
3.1888年应聘担任唐山至天津铁路的筑路工程师,开始从事铁路建设,后来先后在关内外、萍醴、新易、潮汕、道清、京张、洛潼、津浦、沪杭甬、沪宁、川汉、粤汉、汉粤川等十余条铁路上任职。1903年春,中国人民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新易铁路竣工,清政府赏詹天佑以道台衔。
4.1905年到1909年他设计和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的修筑,全部由中国自理,它比原定计划提前两年通车,而筑路费用仅及外国人估价的七之二。
5.詹天佑一生忠于职守,热爱祖国。他反对清政府对外出卖路权。
反对外国侵略者岐视中国工程师。他热情支持保路运动。他既积极引进国外科学技术,又坚信我国人民的创造力。
他号召我国工程师“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6.在家乡,他对广东人民多所建树。他曾测绘广东沿海形势图,这是我国第一张海图;他认真勘查了潮州到汕头的铁路;他积极领导修建广州到韶关的粤汉铁路;1914年他被推选为粤东水灾汉口救灾会会长,对粤东水灾、旅汉广东医院、广东公学多所捐助。
7.1919年1月,他作为我国政府代表参加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会议,在会上竭办维护我国主权,挫败了美、日企图攫取中东路北段的阴谋。由于劳累过度,腹疾复发,回汉口就医不治。
8.詹天佑为我国铁路事业呕心沥血,贡献了一生。周恩来赞誉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现在,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重修了詹天佑塑像和詹天佑坟墓,在八达岭上古长城边修建有詹天佑纪念馆。
詹天佑的简介
詹天佑简介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婆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
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
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
詹天佑生平简介
詹天佑的生平简介:清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861年 4月26日)詹天佑 诞生。广东南海人。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曾祖父万榜,因经营商业,携家眷于自原徽州府婺源县到广州府定居。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在南海县申请入籍,经南海县府批准入籍。父詹兴洪,以代写书信刻印章谋生。清同治元年至十年(1862年至1871年)詹天佑幼年就学于私塾。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爱国革新思想家容闳条陈清政府选派幼童留洋以求引进西学,革新社会,获准后赴香港,港招考幼童一百二十名。兴洪夫妇经挚友谭伯(广州香山人,往来澳门经商)劝说,决定送子报考幼童出洋。考取幼童出洋,随容闳由香港到上海,入上海出洋局预备班,从陈兰斌习汉文,从容闳习英文。
1872年,与蔡绍基、梁敦彦等首批幼童三十人赴美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詹天佑入美国康奈狄克州威士哈芬(West Haven)小学。寄宿于校长(.L·H·Northrop)家中。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国留学生事务所在美国哈德福城(Hardford)柯林斯街(Collins)建成楼房,供教师及学生住宿,督责学生学习汉文甚严。继续在威士哈芬小学求学。清光绪三年(1877年)继续在纽哈芬希尔豪斯中学求学。
清光绪四年(1878年)在纽哈芬希尔豪斯中学毕业,为全校第二名。考入耶鲁(Yale)大学谢菲尔德(Sheffield)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并专习铁路工程。清光绪五年(1879年)在耶鲁大学学习成绩优异,获得数学第一名奖金。清光绪六年(1880年)继续在耶鲁大学学习,再次获得数学奖金。
詹天佑生平简介 詹天佑介绍
1.詹天佑(Jeme Tien Yow,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汉族,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他是中国首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等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