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西溪的由来是什么?西溪湿地的文化历史

西溪的由来是什么?西溪湿地的文化历史

最佳回答2022-12-22

西溪最初是因唐宋时期钱塘县西部的一条溪水而得名。据史料记载,西溪作为溪水的名字约始于唐朝,这和西湖还有联系。唐代以前,今日西湖古称钱塘湖,到了唐代,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前后,因钱塘湖地处城西而被民间称为“西湖”,而这条溪水,则因地处西湖之西而得名。

西溪的由来是什么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千米,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千米,湿地内河流总长100多千米,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湿地公园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2009年7月7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录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2年1月11日,杭州西溪湿地旅游区被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成为中国首个国家5A级景区的国家湿地公园。2013年10月31日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

西溪的由来是什么

泊蓭:明末清初钱塘人邹孝直(名师绩)的庄园。当时这一带芦苇丛生,野趣盎然,从高处远远望去,整片庄园似仙岛泊于水上,因此得名。其中自在堂、空明轩两组建筑与拈花舫前后呼应,由南向北分别构成三个空间。烟水渔庄:西溪农耕渔事文化展示中心。借鉴了清代文人陈文述《秋雪渔庄》的诗歌意境,取柳烟、炊烟、水烟三烟之妙,因此得名。此景点有桑蚕丝绸故事、婚姻民俗、西溪人家等展览馆,展现水乡民居的地方特色和居民质朴的农耕文化。深潭口:又名深潭港,据《南漳子》记载:“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因此得名,是西溪主要的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西溪龙舟胜会每年都在此举行。这里也是许多影视文化作品在西溪拍摄的取景点,如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等。

西溪且留下的来历是什么?

西溪且留下的来历:1000多年前,宋高宗赵构看到了小桥流水、芦花似雪的西溪美景,故曰:西溪且留下。西溪最有名的当然是芦苇,古书说,西溪水道自松木场起,至留下止,溪光杳霭,引人入胜,至南樟湖,蒹葭满目,曳素百顷,皑若白雪,所谓秋雪。

西溪多庵,据说最盛时有68个,西溪的庵文化独具一格。西溪景区内目前还存有千斤漾、龙舟渡、秋水庵、神道寺、梅竹山庄等历史遗迹。整个风景区给人的感觉就三个字:清、净、静,原始自然。西溪湿地主要景点核心景点泊蓭:明末清初钱塘人邹孝直(名师绩)的庄园。

当时这一带芦苇丛生,野趣盎然,从高处远远望去,整片庄园似仙岛泊于水上,因此得名。其中自在堂、空明轩两组建筑与拈花舫前后呼应,由南向北分别构成三个空间。烟水渔庄:西溪农耕渔事文化展示中心。

借鉴了清代文人陈文述《秋雪渔庄》的诗歌意境,取柳烟、炊烟、水烟三烟之妙,因此得名。此景点有桑蚕丝绸故事、婚姻民俗、西溪人家等展览馆,展现水乡民居的地方特色和居民质朴的农耕文化。深潭口:又名深潭港,据《南漳子》记载:“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

”因此得名,是西溪主要的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西溪龙舟胜会每年都在此举行。这里也是许多影视文化作品在西溪拍摄的取景点,如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等。

西溪湿地的文化历史? 急需

到了宋元时期,在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朝廷正式在此建置西溪镇,这是西溪进入新阶段的开始,这也说明了西溪是个千年古镇。明清时期,西溪两岸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到了多方面的进展,养鱼育蚕、种竹培笋与茶叶果蔬等农副业得到发展,成为郊区农业的特色。

到了20世纪五十年代,西溪地域多个乡镇的建立,工厂企业的发展,使西溪湿地范围逐渐缩小。2003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对西溪湿地进行综合保护。2005年,西溪湿地期建成并正式开园,并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2006年,西溪湿地启动二期综合保护工程。

2007年,西溪湿地二期有限开园,同时,西溪三期工程开工建设。2008年9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三期有限开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离杭州主城区武林门只有6公里,距西湖仅5公里。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11月03日,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12年1月10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扩展资料:清代康熙和乾隆二帝也曾游历西溪并留下御诗数篇。文人墨客或游览或赏景或雅集或隐居不计其数,如苏轼、米带、秦观、唐寅、张岱、厉鹊、黄宾虹、马一浮、郁达夫、徐志摩、于右任、夏承熹等等。

都为西溪留下了烩灸人口的千古诗文、书画,杭州人施耐庵更以西溪为背景地,写下了传世名著《水浒传》。它还有一个两浙词人祠堂,奉祀着自唐张志和以下1044位历代著名词人。2017年9月8日,根据《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行业标准,经各省推荐和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专家组评定,确定为首批10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

西溪且留下的来历

“西溪且留下”的来历是传闻宋高宗曾经路经杭州西溪,见西溪景色优美,就说了一句“西溪且留下”这样一句话。从此,“留下之名”逐渐成为了西溪的代名词。

根据历史记载,北宋靖康二年(1127),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俘虏,押往北方。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同年10月,金人大举入侵,南宋王朝朝不保夕,宋高宗赵构踏上了南逃之路,一路逃到杭州。连日来的逃亡,将士们已是疲惫不堪,南宋王朝决定在杭州临时歇歇脚。

然而,当赵构第一眼看到西溪时,便被这里的景色人物迷住了。冬日的江南,湖水清冷,大片的芦苇在湖面上铺展开来,蒹葭弥望,随风摇曳,又有大雪飘落,整个天地、湖面一片白茫茫的醉人景色。在芦花飞雪的美景中,赵构暂时忘却了数月来逃亡路上的狼狈不堪,不由的感叹道:“西溪且留下”。

浅谈宋高宗与西溪的历史典故

宋高宗与西溪的典故 传闻宋高宗曾经路经杭州西溪,见西溪景色优美,就说了一句“西溪且留下”这样一句话。之后那里还有小镇被取名为留下,现今留下镇还建了个西溪湿地公园,还有人去那里拍了电影,之后“西溪且留下”这句话就这么传扬出去了。

然而事实上,有人对于《钱塘县志》中关于宋高宗与西溪之间的“西溪且留下”这个典故进行了考证,结果证明这个典故是莫须有的,并没有事实根据可以证明确有此事。如果将这件事与南宋时期的正史和一些地方志进行对照的话,就会发现《钱塘县志》中“西溪且留下”这个故事是虚假的,宋高宗的“西溪且留下”只属于民间流传的传说而已。 即使宋高宗与西溪之间的“西溪且留下”这个故事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是这并不能掩盖西溪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也恰恰因为有这种民间传说,反而证明了西溪是个美丽舒适的非常值得人们留下的地方。 宋高宗的女儿是谁 宋高宗虽然因为后期失去生育能力而只有一个早夭的亲生儿子以及两个养子,最后只能让养子继承他的皇位,但是宋高宗女儿却有五个,是在他还是康王的时候所生育的,之后都被金兵抓去做了俘虏。

宋高宗女儿在金兵抓住当做俘虏后押送北迁时年龄都非常小,最为年幼的.就两岁,年纪最大的也就只有四岁。宋高宗五个女儿中有三个女儿在被金兵押送北迁时死在了途中,分别是三岁的康三宗姬、两岁的康四宗姬与康五宗姬。另外两个女儿康大宗姬赵佛佑、康二宗姬赵神祐在北迁后被金兵送入了浣衣院,当时她们才年仅四岁。

从这里可以看出,金兵轻视生命、不讲人情的一面,而宋高宗五个年幼的女儿的命运也令人深感同情。 根据《新安县志》中的内容记载,宋高宗的其中一个女儿在建炎三年的时候,被一个名为邓元亮的江西县令于出兵援救君王的时候在路上收养,后在在长大后就嫁给了邓元亮的儿子邓自明。直到宋光宗即位的时候,赵氏带着自己的长子前去见了宋光宗,被宋光宗称呼为皇姑,并被封为郡主,而赵氏的丈夫邓自明也被追封为税院郡马,并且还被赐予东莞这块封地。

后来赵氏他们的后人就散布居住在香港龙跃头、锦田、厦村、东莞等地区。 总的来说,宋高宗女儿的命运都不怎么好,或许有一个人的人生还算比较好,但是那几个那么年幼就入浣衣院或者去世的宋高宗女儿让人心生同情。 宋高宗的儿子有多少 宋高宗在还没有失去生育能力之前曾有一个儿子,名叫赵旉。

赵旉是宋高宗的儿子,而且还是唯一一个,因为在后期宋高宗因为受到惊吓而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唯一的儿子颇受宋高宗的疼爱。他的母亲则是宋高宗的妃子潘贤妃。 赵旉与建炎元年六月出生在南京,一出生就被宋高宗封为检校少保与集庆军节度使,受封魏国公爵位。建炎三年,因为金兵南侵,宋高宗赵构从南京逃往临安府,野心勃勃的苗傅、刘正彦两人趁此机会发动叛乱,强行逼迫宋高宗退位,做太上皇,历史上称这场叛乱为苗刘兵变。

之后隆祐太后为了稳定朝中局势,出面下旨让赵旉继承皇位,并改年号为明受,而她垂帘听政。后来,一番周折后,苗傅等乱臣最终被当时的宰相张浚杀死,引发的叛乱也被平息。之后,赵旉退位,隆祐太后不再垂帘听政。赵旉在位时间极短,总共在位二十六天。

平息叛乱后,赵旉也离开扬州,返回临安,然而在途中发了高烧。高烧期间,一个宫女走路时不小心,绊倒了放置在地上的炉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使赵旉受到了惊吓而死,当时赵旉还相当年幼,去世时年仅三岁。赵旉死后,宋高宗与潘贤妃非常伤心,整整哭了三天,处死了照顾不力的宫女和保姆,赵旉还被宋高宗追封为元懿太子。 之后因为宋高宗失去了生育能力,没有子嗣,最后将赵昚认作养子,将他立为太子,由他继承皇位。

西溪街道的历史西溪

西溪之名,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南宋祝穆撰《方兴胜揽》载:西溪,路以小河,又北汇余杭塘,合于市河。

西溪街道就是以境内西溪河而得名。西溪街道地处杭州市市中心,位于西湖区东北部,东以莫干山路与拱墅区毗邻、与市政府隔街相望,西至教工路与翠苑街道连接,南以天目山路和灵隐、北山街道相接,北以余杭塘河与拱墅区为界。西溪街道面积为3.02平方公里,辖区内交通四通八达,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境内共有15条主要道路,东西向的有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及天目山路,南北向的有教工路、保叔北路、马塍路与莫干山路,都是杭州市市中心的主要交通要道。随着杭州市的建设发展,西溪街道将通过加快对辖区范围内危旧房改善和旧城改造,扩建公用绿地面积、新增文体设施,提升街道整体生活环境品质。

通过“两纵三横”道路的拓展整治,扩大区域道路面积,提高支路网密度,使交通层次更加清晰,整体交通达到可达性、通透性,使处在杭州市核心地区的西溪街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街道工业基础较强,“三产”经济发达,文娱设施齐全。城市管理工作走出一条以长效管理为特色的新路,地区环境优美、秩 序优良。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确保了地区的一方平安。社区服务网络齐全、形式多样,群众生活方便快捷。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蓬勃开展,教育科技事业发达,科技单位、大专院校云集,文体生活欣欣向荣,是一个高新科技和新村住宅同步发展的新兴区域。

西溪的考证

洪钟之父洪薪,字汝林,别号淡庵。赠承德郎、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授徽州府街口批验所大使。

洪薪逝世后,姚氏曾这样教诲洪钟:“汝父存时,见汝聪明过人,每喜语人曰:‘人以积金以遗子孙,吾惟教子以一经耳。’每得当代名公文稿,必亲手录以为汝式。又曾私语汝曰:‘吾家自安抚公以来,累世称德,然未有显发者。虽吾祖与父大负才美而不获见用,吾亦偃蹇若是。

所以显发而昌大门户者,尚有望于尔曹也,此能记之乎?’”母亲的教诲,洪钟终身受到影响。其时,洪钟到蒙塾学馆读书有一段路,且需渡五常港。母亲顾及儿子安全,无论风雨,不顾寒暑,用竹子编成渡船每天接送。

洪钟每有懒怠,想到母亲辛劳,便更加勤奋好学。由于良好的家庭教育,洪钟学有所成。成化四年(1468),洪钟年26岁,以《易经》领受乡荐试。

成化十一年(1475)已未科谢迁榜进士及第,授刑部主事。虽然洪钟名望鹊起,仍不忘母恩,每有闲暇,便伴随母亲。当洪钟官居刑部尚书兼左都御使要职时,仍在京师赡养母亲。

“钟每暮归,必问所治事当否为忧喜,识者谓有平反之意。钟之成名,亦本于母教然也。”成化十八年(1482),洪钟母亲日有桑梓之念,归乡心切。是年八月,洪钟就与其弟洪镃一起扶持母亲归钱塘。

“逾四月竟以病卒,是为腊月二十九日。”享年67岁。正德七年(1512),洪钟因与廖复战未胜遭弹劾而告老还乡。归乡后念及母亲教诲,为报恩德。

于正德十五年(1520)出资在昔日母亲摆渡接送处建造一座桥梁,取名“思母”,又在桥南50米辇道旁盖一座亭子,亦名“思母”。洪钟所撰《思母亭记》一文镌刻于亭内石碑之上。思母亭早已圮,据2007年12月考古发掘,其处有4个0.48×0.45米的亭柱基石,亭柱之间南北宽1.64米,东西长1.54米,估计亭高2米有余。思母亭石碑尚存。

惜碑文漫漶不清,“桥坍塌,编竹而渡”、“大明正德十五年□月吉旦立”字样尚可辩。有碑额、底座,太湖石质,高约2米,宽0.7米,厚0.25米。思母桥位于洪家埭东,横跨于洪家河,南北向,东为五常港。

为三板三孔石梁桥,桥面条石铺砌,中间平整,正中处有一图案似花,周以祥云环之。桥梁两侧镌有“思母桥”字样。整座桥略成拱形。

南桥墩外侧有一七宝柱形图案,其旁一方石板上刻有佛经,传为洪钟母姚氏常念之经文。北桥墩外亦有图案文字,文字似记年代。桥堍各有台阶2步。思母桥于1977年被改建为水闸,尚存部分基石。

朝廷对洪钟父母事迹有所闻知,并予以赞赏。明宪宗、明孝宗分别于成化十五年(1479)、二十三年(1487)、弘治十三年(1500)3次敕封洪钟父洪薪、母姚氏,诰命书碑而今尚存。碑高2.36米,宽0.64米,厚0.27米,分底座、碑额及碑身。

洪钟承继耕读人家书香门风,一生清白不置田产,惟爱读书藏书重视教化。他曾写过一首《命子作》的诗:汝父慕清白,遗无金满籝。望汝成大贤,惟教以一经。经书宜博学,无惮历艰辛。

才以博而坚,业由勤而精。洪钟还筑两峰书院于涌金门南,教授子弟。洪钟建两书峰院的目的正如他在《重修万松书院记》中所云:“皇明圣圣相承,益隆治道,而于教养之政尤切切焉。

以故侍御之臣仰体德意,于作养学正生徒之外,又有修复书院,盖欲山林田野之人来歌来游者,睹羹墙于面貌,仰望圣道如日星,不为异端所惑厖。”由于洪钟教育有方,其子孙于科举考试中高中者极多,他们于文化方面的建树也颇多。明清时留下镇上有一街坊为“尚书坊”,也与洪钟及其子。

继续浏览:

上一篇:北京酷酷跑科技有限公司介绍?酷酷跑官网进不去

下一篇:华都妇产医院介绍?无痛人流华都和华仁哪个好西安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