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计划介绍?《实业计划》pdf下载在线阅读
《实业计划》亦名 《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孙中山关于振兴中国实业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的专著。1919年用英文写成,由朱执信、廖仲恺等译成汉语。该书反映了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民经济近代化的宏伟理想和具体规划。规划由六大计划组成,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修建三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和一系列二、三等海港及渔业港;路;以三大海港、五大铁路系统为中心建立遍布全国的水陆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开采煤、铁、石油等矿藏和兴办冶炼、机械制造工业;发展满足人民衣食住行需要的近代工业,实现农业机械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办工业的要求大为增强,振兴实业的呼声很高。孙中山看到,战争结束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为战争服务的工业设备将大批闲置无用,众多的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将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如果中国能够趁机利用这些设备和人才进行实业建设,就可大大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此,他于1919年用英文写了此书,以呼吁“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

作者鉴于中国的贫穷落后,缺乏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本、技术和技术人才,认为要加快建设进度,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不很长的时间内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实行“开放主义”;“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实业计划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开放主义”之上的建设计划。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意图概括为:“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
谁有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全文啊?
《建国方略》是《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书的合称,孙中山著 。《孙文学说》又名《知难行易的学说》或《心理建设》,是《建国方略》的“心理建设”。
是孙中山的哲学代表作。 全书共分8章,集中讨论了认识论问题,以大量事例理论化了“ 行易知难”的观点,提出:“此为救中国必由之道。”该书宣扬了“行而后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对“知先行后”和“知行合一”说有所批驳 。在当时对革命起了一定作用。《实业计划》是《建国方略》的“物质建设”,是孙中山为建设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勾画的蓝图。1919 年2月完稿。该书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10年远景规划。
其中包括建设中国铁路10万多千米,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港口10个大的项目。《实业计划》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思想。《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是一本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
又名《会议通则》。1917年完稿。该书分为5卷20章,包括结会、动议、修正案、动议之顺序、权宜及秩序问题等内容,叙述了政府管理和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掌握的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 ,反映了孙中山倡导民主政治的思想 。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为中国国民党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也是孙中山构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是他一生为之追求的理想目标。《建国方略》全文自序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
本可从此继进,实行革命党所抱持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与夫《革命方略》所规定之种种建设宏模,则必能乘时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也。不图革命初成,党人即起异议,谓予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是以予为民国总统时之主张,反不若为革命领袖时之有效而见之施行矣。此革命之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也。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溯夫吾党革命之初心,本以救国救种为志,欲出斯民于水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也。今乃反令之陷水益深,蹈火益热,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此固予之德薄无以化格同侪,予之能鲜不足驾驭群众,有以致之也。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也。
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此说始于傅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年来深中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
呜呼!此说者予生平之最大敌也,其威力当万倍于满清。夫满清之威力,不过只能杀吾人之身耳,而不能夺吾人之志也。乃此敌之威力,则不惟能夺吾人之志,且足以迷亿兆人之心也。
是故当满清之世,予之主张革命也,犹能日起有功,进行不已;惟自民国成立之日,则予之主张建设,反致半筹莫展,一败涂地。吾三十年来精诚无间之心几为之冰消瓦解,百折不回之志几为之槁木死灰者,此也。可畏哉此敌!可恨哉此敌!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是吾党之建国计划,即受此心中之打击者也。
夫国者人之积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国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心之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万事之本源也。满清之颠覆者,此心成之也;民国之建设者,此心败之也。夫革命党之心理,于成功之始,则被“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所奴,而视吾策为空言,遂放弃建设之责任。如是则以后之建设责任,非革命党所得而专也。
迨夫民国成立之后,则建设之责任当为国民所共负矣,然七年以来,犹未睹建设事业之进行,而国事则日形纠纷,人民则日增痛苦。午夜思维,不胜痛心疾首!夫民国之建设事业,实不容一刻视为缓图者也。国民!国民!究成何心?不能乎?不行乎?不知乎?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
倘能知之,则建设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回顾当年,予所耳提面命而传授于革命党员。
《实业计划》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实业计划》(孙中山)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1yKHG5pDfdABr9nVIAzErQ 提取码:umwr书名:实业计划作者:孙中山豆瓣评分:8.5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年份:2011-12-1页数:318内容简介:《实业计划》是1919年孙中山用英文写成,集中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发展交通、工业、矿业等实现现代化的宏大设想。这是一部谈实业建设问题的专注,共包括六大计划,集中呈现孙中山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思想,是孙中山为建设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勾画的蓝图,也是中国近代振兴实业思想的代表作。
自序讲作者写此书的动机和经过。篇首概述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第一计划至第三计划主张在中国沿海修建三个深水港,即位于渤海湾青河、滦河口之间的北方大港、位于东海杭州湾乍浦、澉浦之间的东方大港和位于南海珠江口外的南方大港,并且以三大港为中心,在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由沿海至内地整修水道、修建铁路、公路、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第四计划是铁路计划,主张按中央、东南、西北、东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修建十万英里铁路,组成遍布全国的铁路网。第五计划是发展食、衣、住、行、印刷等基本生活资料生产的计划。第六计划则是开采煤、铁、石油和其他矿藏并设置采矿、冶金等设备制造厂的计划,也即是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计划。结论部分总述实现实业计划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的作用,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
作者简介:孙中山,名文,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于1917年至1920年撰述《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合称《建国方略》。
辛亥革命孙中山建国方略是什么?
第一,建设16万公里铁路、160万公里公路。百年前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而落后的根源,就在交通上,交通的根本又在铁路。
”他在《建国方略》中提出未来建成16万公里铁路和160万公里公路的建设计划,其中包括扩建西北、高原铁路等。第二,建立北、东、南三个世界级大港。分别在渤海湾、杭州湾/上海、广州三个地方建设华北、华东、华南三个港口,覆盖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三,采取“开放包容”政策,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中国实业。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认为,欧美国家用了百年的时间才完成现代化工业建设,贫穷落后的中国要想短期内追上西方国家,必须借用他们的资本、机器和技术,他特别强调中国要采取“开放包容”的政策,大量引进外国的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来发展国内的实业。第四,未来的百姓都怀抱“替众人来服务”的理念,责任感强、无私无畏。孙中山先生认为,三民主义绝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要建立一个民主、博爱、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也是他一生追求的梦想。
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希望未来的中国人都应该怀抱“替众人来服务”的理念,他知道“行易知难”,因此建议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让老百姓具备很强的责任感和无私无畏的精神。扩展资料:《实业计划》这部洋洋十万余言的著作,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工农业、交通等实现现代化的宏大设想,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思想,无疑是一份全面发展中国经济的宏伟纲领。《实业计划》由六大计划共33个部分组成。
在这个庞大的总体构思中,发展交通和通讯是孙中山关注的重点。他提出: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修建100万英里的公路;开凿、整修全国的水道和运河,大力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世界水平的大海港。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修建三峡大坝的理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三峡水利开发的设想。关于发展经济和实业的所有制问题,孙中山主张个人经营与国家经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他主张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并为之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例如要改革税制,统一货币,排除各级官吏的种种压制,等等。
康有为孙中山救国方案
1.康有为戊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第六计划,发展采矿工业,包括铁矿、煤矿、油矿、铜矿、特种矿之采取;矿业机器之制造;冶矿机厂之设立。实业改善国情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有一次讲三民主义时说:“兄弟著了一本书,叫《实业计划》。这本书的主张,是借用外资从事生利的事业。
像开辟市场、兴办工厂、建筑铁路、修治运河、开发矿业。那些大生利的事业,都归公有,把各种新事业的利益都归于公家。”恰如《实业计划》的英文版原名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国际共同开发中国经济计划”)所显现,孙中山一心希望通过振兴实业,用机器大工业,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营方式,来发展农、工、矿、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让中国实业层级提升,中国人的生活改善,达到“共同的繁荣昌盛”。
孙中山认为,“国际共同开发”,将会使中国成为工业国剩余资本的投资地。在外资刺激下,中国实业发展将有助于避免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改变长期处于外国商品倾销之地的现状,最终成为在国际市场进行平等商业竞争的国家。由于外国资本深度投资中国,一方面发展了中国经济,另一方面避免了中国卷入贸易战。
谁能告诉我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详细内容?
首先我建议你读一下这本书,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在今天看了,会带给你很多新的认识和启发(用心去读)《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于1917年至1920年期间所著的三本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 《孙文学说》又名《知难行易的学说》或《心理建设》,是《建国方略》的“心理建设”。
是孙中山的哲学代表作。 全书共分8章,集中讨论了认识论问题,以大量事例理论化了“ 行易知难”的观点,提出:“此为救中国必由之道。”该书宣扬了“行而后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对“知先行后”和“知行合一”说有所批驳 。在当时对革命起了一定作用。《实业计划》是孙中山为建设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勾画的蓝图,最初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1919 年2月完稿,发表于1919年6月号《远东时报》,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这部洋洋十万余言的著作,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工农业、交通等实现现代化的宏大设想,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思想,无疑是一份全面发展中国经济的宏伟纲领。 《实业计划》由六大计划共33个部分组成。
在这个庞大的总体构思中,发展交通和通讯是孙中山关注的重点。他提出: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修建 100万英里的公路;开凿、整修全国的水道和运河,大力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力、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世界水平的大海港;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修建三峡大坝的理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三峡水力开发的设想。
关于发展经济和实业的所有制问题,孙中山主张个人经营与国家经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他主张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并为之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例如要改革税制,统一货币,排除各级官吏的种种压制,等等。 《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是一本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
又名《会议通则》。1917年完稿。该书分为5卷20章,包括结会、动议、修正案、动议之顺序、权宜及秩序问题等内容,叙述了政府管理和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掌握的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 ,反映了孙中山倡导民主政治的思想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为中国国民党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也是孙中山构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是他一生为之追求的理想目标。
《建国方略》对健跳的定位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
《建国方略》中对健跳的定位体现了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思想”。1917至1919年,孙中山倾其毕生学力著《建国方略》,系统地抒发自己的建国宏愿和构想。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扩展资料:内容介绍1917至1919年,孙中山倾其毕生学力著《建国方略》,系统地抒发自己的建国宏愿和构想。《建国方略》由《民权初步》、《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三篇构成。《民权初步》原名《会议通则》,出版于1917年,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教育国民怎样去行使民权。《实业计划》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中国国际发展(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发表于1919年6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是“国家经济之大政策”;《孙文学说》于1919年春夏间出版,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阐述心理建设的任务。全书主要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部分组成,并特别收录了《建国大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总理遗嘱》这三篇民国时期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 《孙文学说》从心理建设角度论述“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
《实业计划》是一份全面快速进行经济建设的宏伟纲领,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远景规划,其中包括建设铁路十万多公里,建设华北、华中、华南三大世界级港口等项目。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经济战略思想。《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是一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叙述了政府的组织、运作和普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把握的具体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反映了孙中山倡导的民主政治思想。
下一篇:囊萤夜读意思?囊萤夜读成语解释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