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将军的故事?关于李广的故事
李广(?~前119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击匈奴有功,授中郎。汉景帝时,授陇西都尉,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历任七郡太守,镇守北疆。汉武帝即位,授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带兵攻击匈奴。由于众寡悬殊,负伤被俘,辗转返回长安,出任北平郡守。英勇善战,使得匈奴畏服,称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担任前军将军,参加漠北之战。途中迷失道路,贻误军机,自杀于家中。太史公司马迁评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时,名列“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追封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李广曾经数次随从皇帝狩猎,格杀猛兽,汉文帝说:“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帝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关于李广将军有哪些故事?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飞将”,就是被匈奴人称作“飞将军”的西汉名将李广。飞将军之出名,除了他战功卓著之外,还有他的传奇而悲剧的英雄一生,终生征战却难以封侯。
李广第一次闪亮登场是在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因擅长射箭,一出手就表现出非凡才能。他杀敌捕虏众多,很快便擢升为郎,后来又担任职位更高的武骑常侍,跟随皇帝出行,冲锋陷阵破关斩将,并有过徒手格杀猛兽的壮举,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勇猛和忠诚。到后元七年(前157)汉文帝驾崩时,李广已经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战斗中搏杀了9年,这期间,曾亲手俘获一名官职为“当户”的匈奴将领,为此他还特意给自己刚出生的长子取名“李当户”。对如此非同寻常的勇将,可是汉文帝却表示:“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字面上看,是对这样一个极为难得的人才表示高度赞赏、非常惋惜,话外之音却另有含义。在战争年代,皇帝对一个战功卓著的人才说出“不遇时”的话, 怎能不令人伤心。汉景帝即位时,李广担任陇西都尉,不久升任骑郎将,成为皇帝身边的禁卫骑兵将军。
景帝三年(前154),七国之乱爆发,李广以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平叛,因夺取叛军帅旗而名扬天下。虽然立有大功,但由于李广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犯了皇帝心中大忌,虽然凯歌高奏,却未得任何封赏。诸王叛乱刚刚平定,李广就被发往边关,担任上谷太守,每天与匈奴展开厮杀。
此后李广又在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素以打硬仗著称。终汉景帝之世,对李广来说,既有超乎寻常的盖世武功,又怀着满腔的报国热情,加之驰骋疆场、建功封侯又是他的夙愿,却始终不能封侯。汉武帝时期,李广虽已步入中老年,却依然在前线奋力厮杀,但依旧始终无法改变皇帝认为他命不好的偏见。
这一时期,李广参加大规模对匈奴作战共有5次,第一次是元光二年(前133)以偏将身份参加马邑之围,因汉军战略意图过早暴露而草草收场。第二次是元光六年(前129),汉武帝派四路大军: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各率1万骑兵大张旗鼓进攻匈奴。结果一开战,匈奴人就将兵锋直指李广,单于紧急调动驻守龙城附近的所有主力一起围攻李广所部。卫青探得消息,轻松偷袭得手,将仅有数百人留守的龙城连窝端掉。
与匈奴大军苦战的李广得不到任何救援,其结果不难想象。受伤被俘后虽然夺马逃回,最终却因损失过大且曾为敌所俘而被判死刑,后来出钱才赎为庶人。第三次是元朔六年(前125),李广作为后将军随卫青出定襄击匈奴,这次他的部队没有战功。第四次是元狩二年(前121),李广以郎中令身份从右北平出塞,与博望侯张骞一起出征匈奴。
这次给他的人马仅有4000,而张骞却带了上万骑兵。李广部队前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的4万铁骑包围。面对10倍强敌。李广在局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取得杀敌3000多人的战果,却因己方损失相当,功过抵消,没有得到赏赐。
最后一次出战,在元狩四年(前119),可以说是李广与匈奴作战以来最有可能封侯的一次。谁料想还未出师,就先遭皇帝暗算,“大将军阴受上指,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抵挡)单于”。一到前线,又被卫青做了手脚。
李广最终因迷路延误战机,被扣上致使单于脱逃的罪名,李广不愿受辱,遂拔剑自刎。至此,飞将军的封侯梦彻底终结。
关于李广的故事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民间流传)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
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日本东京成蹊大学即以此为名。
2.射石搏虎。
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
扩展资料:人物特点: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向他人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
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闲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
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李广军中缺乏归化汉朝的匈奴向导和通边情地理晓匈奴语言的边疆汉人向导,导致大军无法在预定时间和地点与各领兵将领之间配合与协调捣巢,最后因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李广的英雄事迹?
李广是我国的西汉时期的名将,最后是引颈自刎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民族英雄李广的故事。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擒之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归朝后,李广被汉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几年后,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 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一次,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中大石,以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时,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枝箭却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张弓对石再射,却始终不能再将箭射入石中了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伤过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力争无果,遂引军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响导,终于迷了路此时卫青与单于接战,单于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说卫青要向天子上报,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李广一身正直,自然不答应卫青大为光火,又派人催逼李广的幕僚去中军接受审问李广说“他们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审”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来人走后,李广望作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将,慨然叹道:“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想不到现今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那能再受这样的屈辱!”说罢拔出配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悲惨地陨落了。唐朝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汉初的边境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其自然和人文特点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异常坚苦和残酷远离后方的长途奔袭,急风暴雨般的仓卒遭遇,以及众寡悬殊的孤军奋战,成为经常作战的方式李广无疑是适应于这些作战特点的杰出将领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使他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的一代名将。人物简介李广(?-前119年),华夏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飞将军李广的事迹有哪些?
公元前144年,匈奴兵大举进犯上郡(今陕西省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地区),当时李广任汉上郡太守,汉武帝派一名宠幸的宦官跟随李广约束指挥、训练军队,准备反击匈奴。大军扎营后,宦官带着几十名侍从在草原上兜风,不料遇到3个匈奴人。
李广问明情况后,断定是匈奴的神射手所为。为绝后患,李广当即带领百名骑兵疾追。此时,那3名匈奴射手已徒步往回走了几十里,靠近匈奴大队人马。李广令他的士兵从两翼包抄,不使敌逃脱。李广立马射箭,射死两个匈奴,并活捉一人。经过审问,这3人果然是匈奴的神射手。李广喝令将俘虏绑在马上,准备回营。
此时,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飞奔而来,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脱身已来不及,情况十分紧急。不料,匈奴兵接近到约三箭地时,突然停了下来。
原来,匈奴将领见李广他们只有百十来人,竟敢深入匈奴腹地,怀疑后面有伏兵,于是勒马依山列阵,观察汉军的动向。李广的部下乍见匈奴这么多的士兵将他们围住,十分惊慌,纷纷欲勒转马头后撤,李广连忙制止。他说:"匈奴人勒马不前,说明他们不知我方虚实,现在我们离大军有几十里的路程,如果慌忙后撤,他们追上来一阵乱箭,我们休想逃脱一人。
若是我们留下来,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匈奴人一定以为我们是为汉朝大军作诱饵,引诱他们上当的,他们必然不敢妄动。"于是,李广令士兵们又上前了约二里地,然后下马解鞍,原地休息。他的副官说:"敌人这么多,又离得这样近,假如有情况,我们如何应对?"李广说:"敌人以为我们一定慌忙逃走,他们就会立即追杀,现在我们解鞍休息,表示我们不走,别有用意,更坚定他们以为我们是诱饵的想法。"匈奴兵见李广的士兵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十分悠闲,马在一边安然吃草,感到其中必定有诈。
不然,百十人的骑兵部队在敌方几千人的包围之下怎敢如此泰然处之呢?恰在此时,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检查匈奴兵的布防情况。李广飞身上马,率领十几个骑兵,冲到阵前,一阵乱箭将其射死。李广主动挑衅后,趾高气扬地率领士兵返回众人中间,再卸鞍休息。匈奴兵更加摸不着头脑,始终不敢贸然攻击。
就这样,匈奴兵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双方一直僵持到半夜。此时,夜黑风高,四野寂静,匈奴人认为在这百十来个人的周围一定有汉军大部队在埋伏,待他们有所行动之后突袭他们,于是再也沉不住气了,心想不管怎样,这其中必有计谋,于是撤兵回营,坚守阵地。第二天清早,李广带领百骑人马从容地回到自己的营寨中。飞将军李广的确有过人的谋略与胆识。
作战中多次以出奇制胜闻名。在上郡遭遇战中,面对数十倍的强敌,他指挥若定,毫无惊惶失措之举;对部下一隐再隐,对强敌一惑再惑。先是下马解鞍,使强敌怀疑自己是诱敌之兵而不敢贸然行动;接着射杀敌白马将,挫其锐气,使敌错乱,误以为是有意挑衅;随即又令自己的骑兵纵马而卧,进一步坚定强敌的错觉,使其惟恐中计而自动撤退。
这也恰恰中了李广的迷惑计谋。李广惑敌非常有效。有一次,在雁门作战中,李广兵少将弱,加上他自己生病,抵不住匈奴大军,兵败被俘。
匈奴人生擒李广后,十分欣喜,看李广病态十足,就用绳兜把李广兜起来,放在两匹马之间,带他一同回营。行了大约10余里路,李广假装经不住折腾昏死过去。然后偷眼看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一匹好马,他突然跃起,腾身上马,抢了匈奴少年的弓箭,把那匈奴少年推落地下。然后飞马奔驰几十里,回到了自己的军队中。
还有一次在右北平作战中,原定李广军队与博望侯张骞的军队会合围歼匈奴左贤王,但博望侯张骞因行军迷路,误了约定的日期。李广的1万人反被左贤王的4万大军包围。李广的部下都很恐慌,军心不稳,战斗力下降。
李广派自己的儿子李敢率30几个骑兵冲向敌军,从敌人军阵中纵穿横行,以其快速勇猛,将敌人的阵营搅乱,安然脱身,然后告诉李广说:"匈奴人很容易对付!"这一举动,大大地安抚了其他将士的惊慌之心。李广布置了一个士兵全体面向外围成一圆圈站好的圆阵,手持盾牌抵挡敌人的如雨之矢,而自己用他特有的弓箭先射杀敌人的副将,又射杀敌人的小分队,使敌人始终不能近距离向李广的军队射箭。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两天,左贤王损兵折将,最终带队离开了阵地,李广的军队才解了围。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
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力争无果,只好听令引军从东道出发与右将军赵食其会合,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向导,迷失了路,没有及时赶到会合地点。
此时卫青与单于相遇,单于力战不胜,率部下仓皇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欲把走失。
上一篇:琅琊榜介绍?琅琊榜剧情介绍
下一篇:灰色头像歌词?灰色头像歌词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