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少数民族习俗?介绍一下56个民族的习惯风俗

少数民族习俗?介绍一下56个民族的习惯风俗

最佳回答2022-12-21

少数民族习俗:藏族习俗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习俗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前一天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到来的这一年里雨水充足。

少数民族习俗

壮族习俗

除夕,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习

俗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羌族习俗

羌年节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

中国的56个民族都各有什么习俗呢?


1.蒙古族每年
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已狼为图腾,天葬。


3.苗族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5.傈僳族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
6.藏族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分别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
9.高山族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1
1.布朗族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
2.阿昌族主要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
3.怒族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1
4.鄂温克族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1
5.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

1
6.赫哲族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1
7.门巴族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1
8.白族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
9.保安族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20、布依族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2
1.达斡尔族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
2.德昂族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2
3.东乡族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

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2
4.侗族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2
5.独龙族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2
6.俄罗斯族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2
7.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

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2
8.哈萨克族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2
9.基诺族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3
1.景颇族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

3
2.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3
3.拉祜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

介绍一下56个民族的习惯风俗。


一.中国民族的习惯风俗:
1.满族:主要分布在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
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2.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
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蒙古族将“9”视为吉数。
3.回族: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西辽迁入黄河流域,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

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4.藏族: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

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

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5.土家族: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

土家族是少有的过两个大年的民族,即赶在汉族过大年的前一天多过一个大年,俗称“赶年”。张家界土家族人有这样的俗语:“三十六,跌跟头”;“人满三十六,喜的喜, 愁的愁”。因为土家人认为,36岁死人的比例最高,出祸事的几率最大,故民间凡事总要回避“36”。

56个民族风俗和特点是什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和特点,接下来编者将对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民族的风俗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1.汉族:语言使用汉语,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3.朝鲜族:语言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大多数人无宗教信仰。
4.赫哲族:语言使用赫哲语,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
5.保安族:语言使用保安语,信仰伊斯兰教。
6.撒拉族:语言使用撒拉语,主要居住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7.土族:语言使用土族语,现有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
8.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信仰佛教。
9.傈僳族:语言使用傈僳语,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10.怒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碧江,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1
1.独龙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自治县,信仰万物有灵。1
2.景颇族:语言使用景颇语,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

1
3.阿昌族:语言使用阿昌语,普遍信仰小乘佛教。1
4.德昂族:语言使用德昂语,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1
5.佤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盟、沧源,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宗教。

1
6.拉祜族:语言使用拉祜语,信仰多神的原始宗教。1
7.布朗族:语言使用布朗语,信仰小乘佛教。1
8.傣族:语言使用傣语,多信仰小乘佛教。1
9.基诺族:语言使用基诺语,信仰万物有灵,盛行祖先崇拜。

20、哈尼族:语言使用哈尼语,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2
1.京族:语言使用京语,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与海洋有关。2
2.黎族:语言使用黎语,信仰原始宗教,近代少数人信仰基督教。2
3.毛南族:语言使用毛南语,信仰道教。

2
4.壮族:语言使用壮语,多崇拜自然和多神的原始宗教。2
5.仫佬族:语言使用仫佬语,多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佛教。2
6.瑶族:语言使用瑶语,有的人信奉自然崇拜,有的人信仰道教。2
7.侗族:语言使用侗语,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的原始宗教。

编者就不一一对每个民族的风俗特点进行介绍了,但是笔者想说的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都值得传承,都需要尊重。

继续浏览:

上一篇:雨花石歌词?《雨花石》歌词

下一篇:原著胡八一最后的结局?鬼吹灯胡八一结局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