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天安门的资料?关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资料
天安门,位于北京市中心,故宫的南侧,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举行了开国大典,它由此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它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是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天安门总高33.7米,最下面是汉白玉石的须弥座,座上为高10多米的红色墩台,以每块重达43千克的大砖砌成。墩台上的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9、5”之数,是取帝王为“9、5”之尊,至高无上的含意。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是江苏吴县人蒯祥,他被时人誉为“蒯鲁班”。
天安门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的巍峨城楼,东西面阔九楹,南北进深五间,取“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正面有36扇菱花格式的门窗。城楼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60根红漆巨柱排列整齐,柱顶上有藻井与梁枋,绘着金龙吉祥彩画和团龙图案。地面铺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螭吻、仙人、走兽。
北京天安门地理资料有哪些?
天安门,位于北京的市中心,南有天安门广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北京有明清两代的紫禁城,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为三层楼式木牌坊,叫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称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和“安邦治民”的含义。天安门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是中国古代城门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城楼通高37.4米,殿内面积1,710米,殿宽九楹(62.77米)、进深五楹(27.25米),寓意皇帝的“九五至尊”。殿为木结构,双檐歇山式屋顶,上覆盖黄琉璃瓦,殿内外有直径 2米的巨柱60根,内嵌绘满象征皇权的各种采绘。整个城楼建于巨大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式城台上,红墙、黄瓦、五个拱形券门,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城楼前后各有一对用汉白玉雕成的蟠龙八角柱华表,连同须弥座高为 9.57米;巨柱顶端贯嵌着云板,承露盘并蹲坐着石兽,龙盘于柱上如环绕于云海之中。门前护城河称金水河,上建有汉白玉金水桥七座,中间五座正对五个券门,中间一座最大,名“御路桥”,旧时只有皇帝可以通行;左右四座叫“王公桥”,是王公大臣走的;最外侧两座最小,叫“品级桥”,是三品以上官员的通道。
天安门前金水桥南北,各设威风凛凛的汉白玉石狮一对,其雕刻精美,造型生动,威武异常;石狮乃明代永乐年间原物,距今已有500 多年。所有这些美妙的装饰,均与天安门城楼融为一体,形成十分和谐、庄严、雄浑的气势。新中国诞生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天安门的维修及保护工作。
曾多次进行大规模的翻新修缮、粉刷、油漆与彩绘,并已新制大型宫灯,安装升降电梯,整修登城马道,重雕城楼四周的汉白玉石雕围栏与望柱。并于天安门前左右两侧,筑起两座宏大的观礼台,台前金水河中,又新装有两组大型的电子喷泉,水柱高达十几米。沿河南岸,铺植有修剪整齐的绿化带,花木四季常青。
悬挂于天安门前的毛泽东巨幅油画像,每年国庆节前重画更新一次。从而使整座天安门城楼青春永驻,不断焕发出中华传统文化及新时代的灿烂光辉。于1988年元旦,天安门城楼已正式向全国和全世界人民敞开了大门,成为京城观光揽胜的最佳景点之一。广大中外游客可自行购票登城观瞻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活动时的聚会重地,以及参观有关珍贵的历史文物等。
同时还可凭栏纵览天安门广场内外及百里长街--长安街的壮丽风光,令人美不胜收,心旷神怡!1.金水桥天安门前的汉白玉桥,一般称为金水桥天安门前开通的金水河上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一般称为金水桥。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两边的,只许三品及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及以下官吏和兵丁走的,叫“公生桥”。桥南东西两侧,各有汉白玉石华表矗立,云绕龙盘,极富气势。5座内金水桥除有类似严格的等级规定外,还表示“万方来朝”之意。
金水河两岸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及两座连同须弥座高为9.57米的华表。石狮系明代永乐年间原物,距今已有500多年。石狮后面两边设有红色观礼台,台前东西各筑花坛,游人们常在这里驻足观景。华表上满刻着盘龙与云朵,巨柱顶端加上了云板、承露盘并蹲坐着石兽,此兽有注视皇帝出入之意,因而人们把前华表上两只背北面南的石兽叫“望君归”;把后华表上两只背南面北的石兽称“望君出”。
2.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对;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矗立在广场的南部。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参观、游览,天安门广场,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天安门广场最早呈倒“凸”字形,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时期称“中华门”;当时的广场是一块禁地,普通老百姓绝不允许涉足,即使探头张望也会犯下“私窥宫门”的大罪。因此那时人们要从东城去西城只能绕到大明门以南或地安门以北。
就是官员等到了门前也必须下马步行,可见广场之神圣。3.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纪念堂是中国的最高纪念堂,是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的纪念堂,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它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南端,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总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在这里,安放着毛泽东主席的遗体,并设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纪念室通过大量的照片、文献、实物,展现了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伟绩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
4.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办公的地方,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人民团体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5.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功能于一身,以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
关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资料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天安门广场,北京市中心地带,中国政治活动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此次天安门城楼修缮工程将主要以对梁柱、屋顶等部位的重新粉刷和彩绘为主。扩展资料: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一次次要民主、争自由,反抗外国侵略和反动统治的斗争,更是共和国举行重大庆典、盛大集会和外事迎宾的神圣重地,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活动举办地和集会场所。天安门观礼台,位于天安门前方两侧,东西对称,各7个台,主要用于国庆等重大庆典观礼的需要。天安门观礼台起初为开国大典上临时搭起砖木结构的建筑,1954年,按照中国著名建筑师张开济的设计方案,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了砖混结构的永久性观礼台。
天安门的来历?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
天安门,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为全国和世界人民所瞩目和向往,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扩展资料:地位价值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称为“金凤颁诏”,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都要启用天安门。只有每年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秋审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同时,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天安门城楼外观稳健持重,又不失美丽的曲线,实在是古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其结构布局巧妙、建筑工艺精湛,凝聚了中国上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集中体现了他们高超的建筑水平和艺术表现力。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史上辉煌的杰作,也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1949年以后,天安门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
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成为了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北京天安门的来历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广场外围,左为文官官署,右为武官官署,充分显示了中央集权的浩浩声势。
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诏令以燕京作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元大都从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兴建,到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成,历时18年。大都城从里至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大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立,明大将徐达统率军队攻克元大都,更名为北平。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燕王朱棣将北平改称北京,暂称“行在”(皇帝在外时的行都)。就位后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征召全国各地能工巧匠,开始大规模重建北京城。
其时,江苏省苏州府吴县香山人蒯祥奉命设计建造皇宫,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承天门。扩展资料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此时的北京城和清政府一样,陷入风雨飘摇中,天安门,也因为缺乏有效的护理,略显残破。到了1915年,此时的清朝已经成为历史,民国与清皇室达成协议,紫禁城以内仍属于皇室的私有财产,于是,天安门前也被封闭里起来。
到了1928年,这个时候,国民革命军刚刚结束了北伐,一路上攻克了直系和奉系的势力,并最终在这一年攻克了北京,将张作霖赶回了山海关以外。毫无疑问,成为了新的中国领袖的蒋,也将自己的头像挂在了天安门上。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北京也成为了沦陷区,具有象征意义的天安门,也被伪政权打了标语和旗帜。
不过,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天安门也最终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此时的画像,与后来我们熟悉的不一样,还是延安时期的毛主席样貌。此后的天安门,见证了中国发展的起起伏伏和点点滴滴,到了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的天安门前,已经有了我们今天熟悉的模样。
北京天安门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旅游游客到这里参观、游览,天安门广场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北京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一条笔直的中心御道,穿过端门,直通皇宫正门的午门。御道两侧,按左宗庙、右社稷的传统建制排建。御道两侧增筑红墙,一直延伸到天安门外,与两道干步廊相连,成为一个封闭状态的宫廷广场。广场外围,左为文官官署,右为武官官署,充分显示了中央集权的浩浩声势。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它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大楼,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通高33.7米,36扇朱红菱花门扉,60根通天圆柱,贴金的“双龙合玺”彩锦,团龙图案的天花藻井,由一个450公斤八角宫灯和16个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宫灯组成的众星捧月图案,使整个大殿庄严雄伟,金碧辉煌。
门前开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飞架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桥南东西两侧,各有白玉石华表矗立,云绕龙盘,极富气势。面前是封闭状态的宫廷广场,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庶民百姓不得入内,探头一看,即犯“私窥宫门”的重罪,格杀无赦。
明清五百年间,天安门是新帝登基、皇后册封而颁诏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传诏、招贤取士的场所,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庙祭祖的必经之路,对老百姓来说,它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禁区。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宫廷广场两侧紧闭的大门自然而倒,东西长安街变成交通畅行的要道。自此以后,炳彪中国革命史册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开国大典、“四五运动”等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以此为舞台,威武雄壮地在这里演出。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天安门成了伟大祖国的象征,新扩建的北京天安门广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壮丽的人民广场。北京天安门是人间的琼楼玉宇,集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它又是封建等级制的形象体现: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两边的,只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桥”。自1987年11月开始,北京天安门正式对中外旅游者开放。
在此之前,极少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像今天这样可以接近天安门,尽情瞻仰她的丰美雄姿,和像当年国家领导人一样,自由自在地扶栏远眺广场壮阔的全景。因而,自开放后,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旅游者竞相登楼畅游。北京天安门广场旅游景点: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有50万平方米。广场西面是人民大会堂,这里是全国人大的办公地点。
东面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纪念碑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遗体安放于此,人们可以入内瞻仰。每逢节假日来自全国各地来北京的旅游者聚集在这里观光游览。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旅游游客到这里参观、游览,天安门广场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