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灵宝市的历史简介?三门峡灵宝市资料

灵宝市的历史简介?三门峡灵宝市资料

最佳回答2022-12-21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在秦故信谷关置弘农县,治现灵宝市东北王堆村西汉避灵帝刘宏禁,弘农县改为恒农县,弘农县改为恒农县。三国魏恒农县改名弘农县。

灵宝市的历史简介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桃林县,治今灵宝市北老城。大业2年(606年)省弘农县,3年重置的同年转移弘农川,即现在灵宝市城关町。公元634年,唐贞观8年(634年)由卢氏县迁治弘农县(今灵宝市)。神龙初期将弘农县改为恒农县的元十六年(728年)再名为弘农县。天宝元年,桃林县改为灵宝县,治今市东北旧灵宝,属陕州。

灵宝市的历史简介

北宋时,改弘农县为常农县,至道三年(997年)改为正正县。元至元八年(1271年),将县城废为灵宝县,均属陕州。明末清初是因为它。1913年是豫西路,1914年是河洛路,1927年是河南省。

灵宝市历史简介

灵宝地处黄河中游,属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位居豫秦晋三省交界的枢纽地带。境内的函谷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是古代通洛阳、达长安、连京都、接帝畿的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特别是近五六千年间,灵宝这一地域,已出现了灿烂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留下了三皇五帝众多的历史传说。灵宝虞夏时属豫州,商为桃林,周名桃林塞,置函谷关。春秋初属虢,关西属秦。晋灭虢,函谷关东属晋。

秦置桃林县,属三川郡。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函谷关迁新安县,同年在函谷关故关置弘农县(以弘农涧水得名)。西汉元鼎四年置弘农郡,领弘农、陕、渑池、新安、宜阳、陆浑、卢氏、丹水、析、商、上洛等十一县。

同年在湖关地置胡县。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改名湖县,属京兆尹。新莽改弘农郡为右队,领弘农县。

后汉复弘农郡。建武二年(26年)划丹水、析属南阳郡。建武十五年(39年)划商、上洛属京兆尹,增湖县、华阴两县。

弘农郡领弘农、陕、渑池、新安、宜阳、陆浑、卢氏、湖县、华阴9县,后改为恒农郡、恒农县。三国时属魏,仍名恒农郡、恒农县,领县仍旧。晋复名弘农,属司州,领弘农、陕、渑池、宜阳、湖县、华阴6县。南北朝时期灵宝地区辖四郡:西恒农郡、朱阳郡、石城郡、阌乡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弘农郡及阌乡郡,置虢州(治所在卢氏)。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湖城县为阌乡县,同年复置桃林县,均属河南郡。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弘农郡,移治所于鸿胪川(虢略镇)。领弘农、长泉、卢氏、朱阳四县。

义宁元年(617年)复置湖城县,仍存阌乡县,属河南郡。同年弘农郡更名凤林郡,领弘农、阌乡、湖城3县,属豫州。此时灵宝地区有弘农、朱阳、邑阳、桃林、阌乡、湖城、玉城(义宁元年置)7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凤林郡更名鼎州(以阌乡之黄帝铸鼎原名之),移治阌乡。

贞观八年(634年),虢州由卢氏移治弘农,更名虢郡,废鼎州。天宝元年(742年)更名虢州,领弘农、阌乡、湖城、朱阳、玉城、卢氏6县。同年因于函谷关尹喜故宅掘得“灵符”,改桃林县为灵宝县,属陕州。

五代属后唐保义军,仍名虢州,领县仍旧。宋、辽、金仍名虢州,领虢略、朱阳、卢氏、栾川4县,属陕西路。此时省玉城入虢略,灵宝、阌乡、湖城3县属陕州。

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省湖城入阌乡(县治在今阌底镇)。至元三年(1266年)省灵宝入陕县。至元八年(1271年)复置灵宝属陕州。至元十年(1273年)灵宝地域有灵、阌两县,属河南路陕州。

明,灵宝、阌乡属河南府,继改属陕州。阌乡县治移至唐湖城旧址。清,灵宝、阌乡属陕州。

中华民国初年属河南省豫西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河南省第十一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灵宝、阌乡初属陕州专区。1952年4月,陕州专区撤销后属洛阳专区。

1954年6月,灵宝、阌乡合县,仍名灵宝县,治所在灵宝旧城。1959年移治虢略镇。1986年2月撤销洛阳专区,三门峡市升格为地级市,灵宝县属三门峡管辖。

1993年5月,灵宝撤县设市。

三门峡灵宝市资料

面积3011平方千米 人口72.77万 邮编:472500 代码:411282 区号:0398 拼音:Lingbao Shi灵宝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北濒黄河。分别与陕西省洛南县、潼关县,山西省芮城县、平陆县,河南省陕县、洛宁县、卢氏县接壤。

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69千米。总面积3011平方千米。辖10镇7乡,440个村委会,35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3.22万人(2008年)。市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灵宝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资源丰富,境内有老子著《道德经》的函谷关、华夏子孙寻根祭祖圣地——荆山黄帝铸鼎原,西坡国家史前遗址公园以及国家级森林公园亚武山、黄河奇观鼎湖湾。灵宝市物产丰饶,资源雄厚,黄金产量连续16年稳居全国县级第二位,灵宝的苹果和大枣闻名中外。灵宝基础设施齐全,投资环境优越。

陇海铁路、310国道、209国道、郑西客运专线及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先进齐全,水、电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足。灵宝有三大宝,苹果、黄金、大枣,在全国性的鉴评中,灵宝市的红富士、新红星等10多个品种多次夺魁,果品生产是全市的一大支柱产业。其它物产有贵妃杏,大枣,草莓, 厥山葱,灵宝线椒,阌莲等。

灵宝矿藏资源现已探明的达38种之多,尤以金、银、铜、铅、硫铁、大理石、花岗岩、石墨储量丰富。黄金年产20余万两,连年稳居全国县级第二位,是国家确定的黄金生产基地;硫铁矿量大质优,已探明储量达4892.1万吨,硫含量在37%以上,灵宝被誉为“黄金之城”、“硫铁王国”、“中国金城”。在文化风貌上,继承了豫陕晋的传统文化的优点,有豫剧,蒲剧(乱弹),秦腔,眉户,道情皮影戏,扬高戏、锣鼓书,木偶戏、快板书等,以及特色工艺:剪纸、编织,刺绣、纸扎,花馍、香袋、印花布,窗花、花灯等。

河南灵宝市属于哪个市

灵宝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名字是皇帝亲赐!灵宝市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灵宝市地处黄河中游,是人类最早活动和发祥地。

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六国曾多次联合进攻秦国的函谷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灵宝地区为桃林县,属三川郡。二到了公元前114年,西汉时期,函谷关迁新安县,同年在函谷关故关置弘农县(以弘农涧水得名)。

三国时期,孙权、曹操、刘备三家争霸,该地区为恒农郡、恒农县,领县仍旧。南北朝时期灵宝地区辖四郡:西恒农郡、朱阳郡、石城郡、阌乡郡。到了公元596年,也即隋朝时期,改湖城县为阌乡县,同年复置桃林县,均属河南郡。

到了隋朝末期,此时灵宝地区有弘农、朱阳、邑阳、桃林、阌乡、湖城、玉城7县。唐朝中期,灵宝县这个名字正式出现。三具体来说,公元741年,唐玄宗李隆基因在函谷关尹喜故宅掘得“灵符”,遂易年号为“天宝”,赐桃林县为灵宝县,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意。

由此,灵宝这个地名开始于公元741年,距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了。宋、辽、金时期,灵宝地区名虢州,领虢略、朱阳、卢氏、栾川4县,属陕西路。此时省玉城入虢略,灵宝、阌乡、湖城3县属陕州。

元朝建立后,灵宝地域有灵、阌两县,属河南路陕州。四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灵宝、阌乡属河南府,继改属陕州。阌乡县治移至唐湖城旧址。清朝这一历史阶段,灵宝、阌乡属陕州。

清朝灭亡后,灵宝地区属河南省豫西道。1954年6月,灵宝、阌乡合县,仍名灵宝县,治所在灵宝旧城。1986年2月,三门峡市升格为地级市,灵宝县属三门峡管辖。1993年5月,灵宝撤县设市。

截至2014年,灵宝市辖10镇5乡,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49万。灵宝被誉为“黄金之城”、“苹果之乡”、“道家之源”、“旅游观光胜地”。

灵宝一个有趣的地名来历

天宝元年(742年)更名虢州,领弘农、阌乡、湖城、朱阳、玉城、卢氏6县。同年因于函谷关尹喜故宅掘得“灵符”,改桃林县为灵宝县,属陕州。

境内的函谷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是古代通洛阳、达长安、连京都、接帝畿的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早在约1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灵宝点燃了人类文明的圣火,繁衍生息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特别是近五六千年间,灵宝这一地域,已出现了灿烂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留下了三皇五帝众多的历史传说。扩展资料灵宝黄帝传说:黄帝铸鼎塬位于灵宝市阳平镇,距三门峡市80公里。

《史记·封禅书》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黄帝闻讯从昆仑山来到荆山察看。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相传黄帝铸好鼎,黄龙来迎黄帝升天时,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让他走,有的牵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脚,拖下了他的金靴,扒下了龙皮、拔掉了龙须。

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铸鼎之地,这里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黄帝陵高300米,长5000米。岭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米的土堆,传为黄帝陵冢。

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周围皆无。由于这里位于长安古道,函谷关和潼关两雄关之间,屡遭战火毁灭,但历代都曾进行过修复和重建。现已修复的主要遗迹有:献殿、始祖殿、长廊、墓冢、祀功柱、阙楼等,并铸造了象征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三尊大铜鼎。

黄帝又在今河南灵宝铸鼎原采首山铜,铸造九鼎于荆山下。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问鼎于河洛。”黄帝宝鼎置于宝鼎坛的中宫位置,其他八鼎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按八卦之位放置。

继续浏览:

上一篇:怎样和四十岁女人交往?如何与四十岁的女人相处

下一篇:上海研究生什么时候出成绩?考研出成绩时间2023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