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中国红十字会的热点事件?要国际红十字会最近几年的事迹

中国红十字会的热点事件?要国际红十字会最近几年的事迹

最佳回答2022-12-21

中国红十字会的热点事件:6月12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网上发起公开募捐,募集"赈济家庭箱"及其他救援物资。基金会救灾赈济项目中心殷涛坦言,此次募集情况并不理想——链接上线20天,筹款金额仅2000多元,与目标金额60万元相去甚远。

中国红十字会的热点事件

这件事情迅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2020年年初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用去了社会大部分的捐赠热情和财力,因为疫情,大家的经济能力都受到一定影响,自筹20%的部分也不容易达成。冠状肺炎疫情已经对全国范围内的公益组织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中小型服务型公益组织影响更为沉重。

中国红十字会08年6月大事记

4日中国红基会副理事长江丹一行到达四川绵阳考察灾情,落实灾后援建项目。 5日中国红基会确定第一批165个在四川灾区援建项目。

8日中国红基会秘书长王汝鹏等随总会江亦曼常务副会长赴甘肃天水、陇南、甘南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发放救灾物资,了解灾区需求,落实重建工作。 10日 ●中国红基会常务副理事长汤声闻等随总会彭佩云会长、苏菊香副会长赴陕西汉中、安康考察灾情。 ●中国红基会启动“地震灾区重症儿童救助行动”。 11日中国红基会互力健康基金联合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资助重灾区青川、汶川的100名中小学生来京复学。

12日 ●中国红基会在四川地震灾区援建的第一所“红十字博爱卫生站”在绵阳市安县永安镇跃进村落成。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海京与绵阳市政府副秘书长严俊共同为卫生站挂牌。 ●由中国红基会主办、北京需恒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与爱同行”——中国红基会答谢抗震救灾各界人士文艺演出在中国剧院拉开序幕。

在为期8天的8场演出中,近8000位各界爱心人士免费观看了舞剧《我的牡丹亭》。 14日中国红基会“5�6�112灾后重建中央企业援助基金”首个援建项目——东方电气集团德阳安置点1万平米活动板房在德阳天元开发区落成交付使用。 17日中国红基会“5�6�112灾后重建项目公开招标”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红基会将拿出2000万元,面向国内民间公益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公开招标。 19日中国红基会副秘书长刘选国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赴四川绵阳、茂县考察落实援建工作。 20日中国红基会携手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启动“让爱心随时随地”抗震救灾公益行动。

中国红基会无线官方网站I.L.CN正式开通,这是我国第一个官方慈善无线网站。 23日由中国红基会举办的“红十字夏令营”开营。来自地震重灾区四川平武县平通、南坝的100名中学生抵京参加为期15天的夏令营。 26日中国红基会�6�1博客基金在京正式启动,该基金援建的第一个灾后重建项目——四川省安县河清博爱小学正式立项援建。

实名博客网站博联社与温州服装商会女装分会共同向“博客基金”捐赠100万元人民币,用于该项目的启动。

要国际红十字会最近几年的事迹,越多越好。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Red Cross Committee)(分别于一九一
七.一九四
四.一九六三年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该组织于一八六三年二月九日创立于日内瓦,曾经日内瓦公约与多次国际红十字大会正式承认,是一独立团体,有它自己的章程。

国际法赋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永久职责是为受到冲突影响的被关押者、伤病人员和平民采取公正行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在大约80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员工总数超过12,000名。在冲突情况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协调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及其国际联合会的有关行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以及国际人道法,尤其是《日内瓦公约》的发起者。

红十字会已成为国际三大组织之一,与联合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相比,有着更悠久的历史。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职责与使命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具有一项国际社会所赋予的法律职责。此项职责具有两个渊源: 《日内瓦公约》,它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承担以下任务:探视被关押者;组织救援行动;帮助离散家庭重新团聚以及在武装冲突期间进行类似的人道活动。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章程》,它鼓励该组织在《日内瓦公约》不适用的国内暴力事件中承担类似的工作。《日内瓦公约》是有拘束力的国际法条约,它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适用力。《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章程》是在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上通过的。

该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都参加会议,因此,它赋予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章程》一种准法律或“软法律”的地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历史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从1863年至近代的历史可分为四部分:红十字创建初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8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一个人自发地帮助受伤士兵的行动开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已经成长为一个帮助世界上数百万战争受害者的组织,在过去140年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参与了人类历史上的多数重大危机。

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发展规制武装冲突的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那些没有参加或不再参加战斗的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日内瓦公约》息息相关。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创建与初期阶段(1863 - 1914)在1863年至1914年期间,通过委员会日趋有效的行动和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对土耳其而言)的创立,亨利•杜南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与红十字的发展并行的是现代人道法的诞生:适用于所有冲突的各国同意的规则保证了为伤者和病者提供帮助,后来也适用于被关押者和平民。从一开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就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而且其在人道法发展方面的工作与其为受害者所作的一线工作是不可分割的。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及红十字总体而言——已得到充分发展。各国红十字会以从前难以想象的规模在后方提供急救队志愿者和更多支持,与此同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其工作范围扩展至保护战俘。它设立了国际战俘局——一个关于被关押者名单和救济包裹供应的中央信息交换所。当许多平民在敌人后方被切断联系之后,它还将为平民传递消息纳入其工作范围。

为了使人道法适合新的现实情况,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918年2月发起了一项呼吁,号召交战方停止使用有毒气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历史:1918年至1939年期间1914-1918年冲突被描述为一场“终结所有战争”的战争;红十字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维护和平上,它开始组织起来向那个方向努力。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另外一回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愈合不佳的伤口、经济灾难和民族主义的抬头导致了一些冲突的发生,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发现自己既要在欧洲开展工作,也要在遥远的地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开展工作。

首先,它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平民伤亡不断攀升的国内冲突。它所需要的法律基础是匮乏的,而且,尽管它尽力使政府采用新法律以保护平民,1939年之后法律的缺乏还是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拉丁美洲和数个中立的欧洲国家免遭战祸。

在历史上,军用飞机使炮轰数百平方公里的敌区首次成为可能;平民中受害者的数目也首次超过了士兵受害者的数目。从一开始,希特勒政权就发动了一场旨在征服斯拉夫民族并消灭所有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种族战争。当时,国际人道法包含规制战俘待遇的规则(1929年7月27日的《日内瓦公约》),但不包括规制平民人口待遇的规则。

因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能够开展活动以保护和援助战俘,但它为某类平民——特别是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平民——所开展的工作却是非常有限,甚至是不存在的。1945年以来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随着一种力量几乎无法想象的武器的毁灭性示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流血结束了。核时代已经开始,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国际局势紧张的危险时期。当欧洲——二十世纪大多数暴力的滋生地——努力建设和平堡垒的时候,世界其它地区则继续忍受着冲突的影响;一些冲突有了新的形式,自由战士、游击队运动和独裁政权占据了中心舞台。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战争所提出的挑战,并考虑到20世纪30和40年代的发展,我们需要新的法律规则。首先在1949年对《日内瓦公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1977年,两个《附加议定书》使其更加完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协助起草了所有这些法律。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或多或少地参与了1945年之后这个时期的冲突,并对其中产生的人道问题具有独特的洞察力。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历史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正在逐步更新,以介绍其工作的概况。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决策机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由大会(最高管理机构),大会理事会(大会的附属机构,具有在某些方面代表大会的职能)和指导委员会(执行机构)共同管理。大会和大会理事会主席均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雅各布•克伦贝格尔博士担任。

2002年,大会决定调整指导委员会的结构,以便高级领导层能更好地应付将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所面临的挑战。财政与预算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雅各布•克伦贝格尔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行动部主任皮埃尔•克朗恩布尔公布了2005年的紧急资金需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资金来源包括《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政府);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超国家组织(例如欧盟委员会);以及公众和私人捐助。

所有的捐助都是自愿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得。

中国红十字会的危机管理

中国红十字会的危机管理 引导语:“危机管理”,有“危机”才能谈得上管理。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中国红十字会的危机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该词源于希腊语“Krisis”,意思是鉴别或判断。“危机”最初是一个医学用语,指人处于频临死亡、生死难料的状态,有生的可能,又有死的威胁。后被演绎为描述人们不愿面对、不可预期、难以控制的局面。 诱发危机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方面: 从自然因素来看,世界有两大自然灾害带,一是在环太平洋地区,这里集中了全球75%的火山,80%以上的地震,67%左右的台风、海啸和风暴潮,以及大量的地质灾害和海岸常发灾害;另一个是在北纬20°—50°之间的地带,这里集中了世界90%的大陆地震和大多数大陆火山,同时也是雹灾、干旱、洪水、大风、冰雪等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的多发地带。

我国正处于两大自然灾害的交汇点上,灾害频发。据统计,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6年的3700年间,我国共发生各种自然灾害5258次。近年的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等,都给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从社会因素来看,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1090美元,2020年我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在这个阶段,既充满机遇,又面临各种社会风险。 在两种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我国进入危机事件高发期。

危机事件的频发,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同时也给公众心理带来巨大冲击。对此,作为全国最大的人道主义救助团体,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宗旨,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生活境遇为目标的中国红十字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危机管理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结合中国红十字会自身特点和优势,并根据危机管理相关理论,笔者认为加强和完善危机管理能力建设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危机协调能力 构筑危机救援联动机制 协调是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古典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法约尔认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要素,协调是其中重要一环。由于危机事件具有威胁性、破坏性、突发性、紧迫性、无序性、扩散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往往涉及到千家万户,甚至波及到整个社会,为了确保迅速、及时、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需要参与主体相互协调,打破部门之间、地域之间条块分割的格局。 对于红十字会而言,纵向上,要协调好内部省、市、县各级红十字会之间的关系,不断理顺管理体制;横向上,要协调好与民政、交通、海关、防汛、气象、地震、卫生等部门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际上,要协调好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以及各国红十字会之间的关系,拓展合作空间;区域上,要协调好与港澳台地区红十字组织的关系,不断突破两岸四地的政治阻隔。

此外,还要协调好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号召力和公信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危机发生时,保障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高效、合理、迅速的调配,才能保证第一时间报告灾情、第一时间运送物资、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第一时间开展救助。 危机沟通能力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根据危机传播理论,在危机中,基于特定结构方式的常态传播系统失去平衡。结构和秩序的改变,使传播系统的内、外能量输出受到干扰,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原本有章可循的信息传播过程,为各种难以求证、整合的信息碎片所充斥,整个传播系统面临着被肢解、打碎的危险。这为谣言的大肆传播、小道信息的泛滥提供了机会。2008年中国红十字会经历雪灾、地震等危机事件的洗礼与考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汶川地震救援阶段,先后出现“网易事件”和“万元帐篷”、“盗卖救灾帐篷”、“虚开发票”、“提取管理费”等问题,怀疑、指责、甚至谩骂等一连串的负面影响接踵而至,红十字会一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舆论漩涡的交汇点,社会公信力面临空前危机。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消除这些负面影响,维护红十字会声誉,中国红十字会先后通过接受媒体专访、参与新闻发布会、与网民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危机公关。经过危机公关,取得良好效果,红十字形象得到了维护。但我们不禁要问:红十字会作为连接奉献爱心的人们与受助者的桥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质疑?究其原因首要的是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所以应以此次危机公关为契机,积极推动建立以新闻发言人为核心的红十字会信息发布制度。

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出红十字的声音,赢得引导舆论的先机,成为新闻的“第一提供者”,让真相走在谣言的前面。 危机干预能力 完善灾后心理救援机制 危机干预能力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心理救援不可小视。 心理危机是人们面临严重的生活遭遇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失衡状态。

古语有云:哀莫过于心死。危机事件具有的突发性和破坏性会引发人们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导致个体出现惊恐、紧张、焦虑、愤怒、敌意等心理,如不加以及时疏导会造成无法抚平的创伤,长期则会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 心理危机干预对中国红十字会是一个全新领域。2005年6月,黑龙江省沙兰镇中心小学突遇泥石流灾害,造成百余名学生遇难,针对家长和师生由此产生的严重心理压力和心灵创伤,中国红十字会首次组织心理专家开展心理救援,尽管只是一种尝试,但也拉开了红十字心理援救的序幕。

经过2008年汶川地震,红十字会心理救援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中国红十字会心理救援工作尽管起步较晚,但却有很多有利条件。2004年,中国红十字会全民健康教育项目办公室启动“心灵阳光”工程,旨在致力于大众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尽管“心灵阳光”工程没有明确提出发生灾难时提供心理援助,但却为以后开展此项活动准备了人力资源。 2007年11月10日,由中国红十字会心灵阳光工程计划与全国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建立的首批“心灵阳光关爱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这是红十字会和高校心理专业机构合作的良好开端;此外,培养精神科医生红十字会有冠名医院,培养社会工作者红十字会有113万的志愿者队伍,所以应在心理援助这条红线之下,以“心灵阳光”为依托,以学校和医院为基地,整合红十字内部资源,把红十字青少年运动和志愿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 为了保障红十字心理援助的长期开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把心理援助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纳入到红十字会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中,编制红十字心理援助近期和长远规划。

此外,组织建立心理救援队,构筑红十字立体救援体系。 总之,危机管理能力建设是红十字会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通过能力建设,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从而实现危机管理最终目标——消除和化解危机。

继续浏览:

上一篇:纲手喜欢自来也么?纲手喜欢自来也吗

下一篇:佛的组词?佛的组词是什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