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垂緌饮清露什么意思?“垂緌饮清露

垂緌饮清露什么意思?“垂緌饮清露

最佳回答2022-12-03

垂緌饮清露意思是蝉将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垂下,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所以叫“垂緌”。古人认为蝉性高洁,栖息高处饮露水,所以叫“饮清露”。

垂緌饮清露什么意思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緌饮清露什么意思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垂緌饮清露 意思

“垂緌饮清露”的意思是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出处:唐·虞世南《蝉》原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扩展资料: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颇为后世所称道。诗人以蝉喻君子,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和栖高饮露的特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流响”写蝉声的清越,隐示君子的高标逸韵;末两句暗示君子品格高洁,无需凭借外力的帮助,自然能够美名远播,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实际上,可以从《咏蝉》的情感表达中看到诗人的自我抒发。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


1.垂緌饮清露:指的是蝉吃雨露,讲的是食;
2.流响出疏桐:指蝉的鸣叫声,在稀疏的梧桐之间传出;
3.居高声自远:蝉住在树上,声音也就传的远了;
4.非是藉秋风:不是靠风传递的。
5.大概的意思就是,自比是蝉,性情高洁,不同流合污之类的意思。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垂緌饮清露什么意思?

“垂緌饮清露”出自虞世南的《蝉》,全诗意思:蝉将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垂下,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它的叫声不断,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的声音之所以传得远,是因为它在高处,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赏析诗的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诗的后两句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作者从蝉声远传并不是凭借秋风这一点引申出一个道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继续浏览:

上一篇:宋朝历史简介?宋朝简介

下一篇:一粥一饭下一句?一粥一饭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