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月5日,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他在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的纪念活动,并且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总称为世界环境保护日那么通过这一天的确立来提醒人们应该保护环境。

同时这是属于联合国根据德哥尔摩的建议,决定出来的时间,为的就是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能永远的记住。就在这天时间,会展开各种不同的活动,让全世界都能知道环境的状况,也知道环境受到破坏之后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强调大家都应该及时改善人类环境。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口号。
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月5日,此节日的设立能够反映出世界各国对于环境问题的态度以及认识。在1972年6月5日举办了第一次全世界范围内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在同年确定了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通过此节日可以提高人呢们1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也是政府对环境问题以及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发展历史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主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举行了第一次全世界范围内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于10月确定了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意义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高全球人们对于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醒人们对于地球所造成的伤害,牢记保护环境的意识,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平衡。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
每年的6月5日 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这一天都要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斯德哥尔摩会议提出的口号是“只有一个地球”。
世界环境日,象征着全世界人类环境向更美好阶段发展,标志着世界政府要积极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贡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世界环境日这天发表世界环境现状年度报告书,宣布世界各国环境质量状况。“世界环境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根据1968年第23届联合国大会的决议,1972年6月5日至16日,来自世界上113个国家的1300名代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1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为了纪念斯德哥尔摩会议和发扬会议精神,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之日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发展历程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以来,世界各国人民在清理海洋和河川、保护臭氧层、拯救面临灭绝的物种和处理酸雨等问题方面取得了进展。进入90年代后,联合国将199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儿童与环境”,因为世界环境不断恶化将会在每年夺去1400万儿童的生命,而90年代又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人口增长高峰期,预计将有15亿儿童问世,因此,“为子孙后代拯救地球”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共同的急切的呼声。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 全民保护世界环境的一天
1.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3.2019年世界环境日已由中国主办,主场活动设在杭州,主题是“蓝天保卫者,我是行动者。
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图文)
;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月5日,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环境问题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保护环境,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做好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绿色出行、节约水电。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
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同年10月联合国大会第27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一建议。每年的6月5日,世界各国都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宣传纪念活动,以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努力,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环境保护进程作出贡献。 世界环境保护日 由来: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会议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开幕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保护日”。 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同年10月联合国大会第27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一建议。
每年的6月5日,世界各国都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宣传纪念活动,以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努力,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环境保护进程作出贡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希望通过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使人们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的积极行动者,使全人类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
历年主题: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 人类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 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 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 沙漠化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 环境与和平1987年环境与居住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1990年儿童与环境 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 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 2000环保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年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年 使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 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Water-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据悉,这一主题旨在号召每个人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地球上最珍贵的生存资源——水。此前,这一主题曾被用于支持联合国“国际淡水年”(2003年)和“世界水日”(3月22日)。 世界环保大事记1891年 自然保护团体塞拉俱乐部在美国成立。
1962年 美国女科学家 雷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出书《寂静的春天》,警告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969年 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地球之友"在美国成立。 1970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环境委员会成立。 1972年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出版,提出地球资源的有限性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划》,通过了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的建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5年生效)。
1974年 世界人口会议召开,通过《世界人口行动计划》 世界粮食会议召开,通过《消除饥饿及营养不良的世界宣言》。 1976年 联合国人类居住会议(HABITAT)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 1979年 第二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环境部长级会议召开,通过了《关于预见性环境政策的宣言》; 1980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及世界银行等10家多边援助机构通过了《关于经济开发中的环境政策及实施程序的宣言》;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世界自然基金会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发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美国政府出版《公元2000年的地球》,预言21世纪将面临更严重的环境问题。 1981年 联合国召开"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会议",通过了《增加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行动计划》。
198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纪念会议在内罗毕召开,通过《内罗毕宣言》。 1983年 OECD设置"环境影响评价与开发援助特别团体"。 1984年 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世界银行制定《环境政策与实施程序》。 1985年 第三届环境部长级会议召开,通过了《环境:未来的资源》宣言及《在环境援助计划和项目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理事会建议》等。
1987年 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WCED通过了《东京宣言》,并公布《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书,提出了许多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思想的建议。 1990年 欧盟委员会EU首脑会议通过环境宣言。 1991年 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设立"全球环境基金会GEF"; 41个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发表了《北京宣言》。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行动计划》,通过了《森林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出席会议的非政府环保组织通过了《消费和生活方式公约》。 2002年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和《执行计划》两个文件终于获得通过。 这次会议是1992年里约地球首脑会议的后续。
里约会议10年来,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更趋严重,人类在健康、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水和能源5大领域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全球可持续发展状况有恶化的趋势。 在作为这次首脑会议政治宣言的《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中,各国承诺将不遗余力地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把世界建成一个以人为本,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美好社会。执行计划》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性挑战是贫困,消除贫困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把消除贫困纳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中、并作为这次首脑会议的主旋律之一,是里约会议10年来的最大进步,也标志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与里约会议通过的《21世纪行动议程》相比,这次首脑会议设立的目标更加明确,并在多数项目上确定了行动时间表,其中包括:在2015年之前,将全球无法得到足够卫生设施的人口降低一半;到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样性消失的速度;以及到2005年开始实施下一代人资源保护战略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