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锅饭是什么年代?吃大窝饭从哪年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大锅饭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人民公社的出现,同样是与大跃进加速工业积累密切相关的。合作社时,农民的口粮是分到一家一户的。而进入大跃进、人民公社后,口粮就由公社、生产队掌管了。这也就是今天遭到非议最大的办食堂、大锅饭。当时大锅饭是相对于口粮分配到一家一户小锅做饭的,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

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基层单位,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组织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化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都“一大二公”。 人民公社化运动,最初是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社并大社引起的。这本来是出于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但在“大跃进”的背景下,却演变成不顾客观实际条件,争相推进农村集体生产组织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的一场普遍的群众运动。

人民公社会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既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级政权机构;既要负责全社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也要管理工农商学兵等各方面的工作。人民公社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实行最为普遍的吃饭不要钱的粮食供给制和伙食供给制,是社员收入中的主要部分。人民公社还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劳动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
大锅饭时代维持了几年?
大约10年,进入60年代-70年代,'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这导致了消极思想的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内耗现象严重。后来就废了。
而进入大跃进、人民公社后,口粮就由公社、生产队掌管。这也就是今天遭到非议最大的办食堂、大锅饭。当时大锅饭是相对于口粮分配到一家一户小锅做饭的,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进入60年代-70年代,大锅饭(平均主义)现象,仍然存在,这导致消极思想的产生,即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内耗现象严重。具体情况不过,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极端的平均主义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引申到国有企业,一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即企业不论经营好坏,工资照发,企业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脱节;二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为彻底根除这一弊病,激发个人、企业、国家的活力和效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党中央在总结农村出现的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在全国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随后,又开始企业扩权试点。
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企实行形式多样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也广泛开展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打破大锅饭,推行经济生产责任制,实行按劳付酬,是中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声。
吃大窝饭从哪年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一种对“大锅饭”的理解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村刮“共产风”,全体农民到公社办的集体食堂去吃饭,甚至不允许农民在家里做饭。这种“大锅饭”到1960年就几乎完全消失了。
公社吃大锅饭一共持续多少年
10年。大约10年,进入60年代-70年代,'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
大锅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位吃国家的大锅饭,即单位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单位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脱节,二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单位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不会影响个人工资分配,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2018年6月,中郝峪村村民吃上大食堂,一日三餐全免费,这在当地成颇为轰动的新鲜事。以前打破大锅饭,现在吃新大锅饭,都是为了吃好饭。这种制度严重的压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生机盎然的经济很大程度上失去活力,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之后,打破大锅饭的口号喊的轰轰烈烈,人们开始在下海中探出自己的触角。中国是哪一年成立人民公社的,哪一年吃大锅饭的?
1958年。人民公社是1958—1982年中国农村中和基层政权组织相结合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内部分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一般一乡建立一社,政社合一。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设立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后,人民公社遂告解体。
上一篇:消防口号?消防标语口号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