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赫哲族主要聚居地?少数民族赫哲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方

赫哲族主要聚居地?少数民族赫哲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方

最佳回答2022-12-02

赫哲族主要聚居地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

赫哲族主要聚居地

由于居住地域广阔,赫哲人的自称较多,如“那贝”、“那乃”、“那尼傲”,“赫哲”作为族称最早出现于康熙二年(1663)三月,1934年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出版后,“赫哲”作为族称开始广泛传播。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集中居住于三乡两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镇抓吉赫哲族村。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赫哲族的人口数为5373人。

赫哲族主要聚居地

新中国成立以前,赫哲人普遍存在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灵物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崇拜及萨满教信仰。万物有灵论构成了赫哲人原始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图腾”意为“他的亲族”。将某一动物、植物等视为自己氏族的保护者和忌物,有血缘关系。过去赫哲族有熊图腾和虎图腾崇拜的痕迹。赫哲族在猎杀和食用熊、虎肉后,都有谢罪等仪式或举动。赫哲人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神灵,如树神、山神、水神、火神、虎神、熊神、狼神、鹰神、闪电神等等,不胜枚举。

赫哲族分布在哪个地区

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集中居住于三乡两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镇抓吉赫哲族村。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赫哲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

赫哲族是一个渔猎民族,并且是北方少数民族中唯一曾以渔业为主的民族。赫哲族在春、秋、冬三季捕鱼。在夏季渔闲期,渔民们修理捕鱼工具,为捕鱼季节的到来作准备。从开江的“谷雨”到“小满”的一个多月时间为春季鱼汛期,是网捕的好季节,可以捕获各种杂鱼。

端午节前后,为捕捞鲟鱼、鳇鱼的旺季,可持续20天左右。从“白露”开始为秋季鱼汛期,是捕获大玛哈鱼(鲑)的好季节。封江以后冬季捕鱼开始,主要的捕鱼方法是用网打水趟子、“鱼涡子”和钩捕等。

狩猎是过去赫哲人的另一项主要经济来源。狩猎活动一般要集体进行,推选一名“劳德玛发”领导。少则二三人,多则十几人,一般由亲属和好友组成。

居住在松花江流域的赫哲人,主要以鹿和各种细毛兽为猎取对象;居住在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人,除鹿和细毛兽外,貂是其主要的猎取对象;居住在黑龙江下游的赫哲人,以猎取貂等细毛兽为主,辅以猎取鹿、熊、虎等大兽。

少数民族赫哲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方?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

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傲”。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4640。是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

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

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 清代有人叫他们其中一部落为费雅喀。俄罗斯境内的纳乃、乌尔奇族,奥罗克,乌德盖人等也是赫哲族人的分支。

有人提议成立纳乃语支。

八岔村为赫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对吗?

正确。八岔村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东北140公里处的黑龙江南岸,八岔赫哲族乡政府所在地,由赫哲老区和赫哲新区两部分组成。

境内黑龙江从此流过,同抚路穿乡而过,交通便利。村域内泡泽、河流众多,有著名的“四泡一河”,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赫哲族的信仰新中国成立以前,赫哲人普遍存在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灵物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崇拜及萨满教信仰。万物有灵论构成了赫哲人原始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

“图腾”意为“他的亲族”。将某一动物、植物等视为自己氏族的保护者和忌物,有血缘关系。过去赫哲族有熊图腾和虎图腾崇拜的痕迹。

赫哲族在猎杀和食用熊、虎肉后,都有谢罪等仪式或举动。

赫哲族大概有多少人?生活在中国哪里?

赫哲族民族概况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

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傲”。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4640。是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

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

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鱼皮制衣酒敬神 狗拉雪橇赫哲人据2001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共有赫哲族人4600多人,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抚远等市县境内。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是全国四处赫哲族聚居地之一。

赫哲民族文化村大门——典型的赫哲族建筑木克楞来到文化村大门,我们便看到了典型的赫哲族建筑——木克楞。走进文化村,同样是木克楞建筑的赫哲展览馆里,赫哲人渔猎生产使用的工具、赫哲人捕获的各种野兽及兽皮制品、民族文艺、民族歌舞的实物和影像资料让我们对赫哲人的生活习俗、文化艺术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坐落于室外的一根椴木雕成的图腾柱,刻画了熊、虎、鹿、鹰等多种动物,展示了赫哲族的宗教信仰。

赫哲族追根溯源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流时期,在先秦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黑水,元明清时称女真。赫哲名字的由来首先是在康熙二年(1662年)的《清实录》上记载并得以传承。现在,全国共有赫哲族聚居地四处,分别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和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敖其镇的敖其村。由于历史原因,赫哲族是个跨国民族,在俄罗斯境内有赫哲族人口2万余人,当地人称他们为那乃人。

他们的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宗教礼仪、歌曲舞蹈、衣着服饰、民风民俗和我国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内陆渔猎民族生产生活特色。赫哲族衣食住行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赫哲族人喜爱吃鱼,尤其喜爱吃生鱼。这一习俗沿袭至今,显示了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

赫哲族人一向以杀生鱼为敬。不仅以鱼肉、兽肉为食,赫哲族人穿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鱼皮、狍皮和鹿皮制成。男子大多穿大襟式狍皮大衣,衣襟上缀两排用鲶鱼骨做的纽扣,女子多穿鱼皮或鹿皮长衣,式样很像旗袍。男女都穿鱼皮套裤以及狍皮、鹿皮和鱼皮制的鞋子。

用鱼皮做衣服也是赫哲族妇女的一大特长。故历史上赫哲人又被称为“鱼皮部”。在文化村的展馆里,我们看到了展出的两套用熟好的大马哈鱼皮缝制的男女鱼皮套装,做工考究,款式古朴大方。

赫哲族撮罗安口在居住上,赫哲人住永久性房屋木克楞、拉合辫子草正房和临时的房屋撮罗安口(尖顶窝棚),胡如布(地窖子),阔布如安口(圆顶窝棚)。狗拉雪橇是赫哲人主要的交通工具。经过训练的狗,每只可拉70公斤左右,日行100至150公里。

狗是赫哲人的好帮手,它们在运输、狩猎、看家、保护主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历史上赫哲人又被称为“使犬部”。时代发展至今天,赫哲族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街津口乡,赫哲人住进了宽敞的新居,种地、发展旅游事业,过上幸福生活的赫哲人正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向着小康迈进。赫哲族的祖先,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属于肃慎系统的挹娄、勿吉、黑水靺鞨、野人女真等古代民族,与赫哲族的祖先有渊源关系。

至清初,始以“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名称见于官私文献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关于赫哲族何时形成的问题,学术界尚有不同的意见。

一般认为赫哲族是以古老的赫哲族氏族为核心,吸收了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满族等民族成分和原属黑龙江流域其他土著,以及来到赫哲族分布区居住的蒙古人、汉人等成分,在清初形成了较稳定的族体,主要从事渔猎生产。在解放前其社会发展尚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赫哲族的生产生活,其社会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得到了超越发展,赫哲族的生活条件已大大改善。

继续浏览:

上一篇:rssi信号强度多少好?TPLINK的RSSI选多少

下一篇:如何制作ppt?ppt制作教程步骤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