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什么是木牛流马?木牛流马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木牛流马?木牛流马是什么意思

最佳回答2022-12-02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

什么是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

关于木牛流马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单轮木板车,是一种山路上用的带有摆动货箱的运送颗粒货物的木制人力步行车。设想有一离地三尺、长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条,木条左端削成车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个孔。再设想这样的两条木条被布置成人力车的左右两辕。再设想在两个品字形的顶孔间插有一条三尺长的轴,在品字形的下面的两个孔中各用小轴铰装着一条可以沿该小轴摆动的、另一端顶地的木柱,这个有四条腿的人力车就是木牛。流马是一个向上开口的,左右侧壁近上缘的垂直中心线上各有一个孔的木箱。木牛的那根三尺长的轴就穿过流马的这两个孔,流马可以在该轴上前后幌动。为了不使箱中粟、米之类的载荷左右移动,有一块纵向隔板把箱一隔为二,而且粮食是先装入布袋再装入箱中的。

什么是木牛流马

当木牛叉开前后腿时随时可以停在坡地上。叉开度由在该四尺长的车辕上的限位钉限制。把车辕的把手一面拉前一面下压,品字顶孔就移向品字左孔之上,即重心移到前腿上,此时品字右孔被撬高,即后腿不受力并被凌空提起,在重力作用下或流马上的梢钉推动下向前腿靠拢。当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时,木牛已向前移动了半步,再向前就要颠覆了,此时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并向前拉,使品字顶孔向后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后腿上,前拉的结果是使后腿叉开,同时前腿被流马上的销钉推向前。木牛就这样走完余下的半步。木牛流马究竟是带轮子的还是四条腿的呢?北宋的陈师道有下面一段文字记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宋代高承写的《事物纪原》中也有记载:“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陈师道记载的木牛流马:“土车,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今之土车独推,犹存储葛遗制。”木牛是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独推小车,这也是一种关于木牛流马的主要观点。

木牛流马是什么意思

木牛流马,是一种通过仿造牛的行走来为军队运送粮草补给的古代木制运输工具。为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发明。

《诸葛亮集》、《通典》及《资治通鉴》皆载有制“木牛流马法”。木牛流马究竟为何物,至今仍争论不断。由于缺乏图形的佐证,至今仍没有人能正确地重造这些机械。高承《事物纪原》、《宋史》与《历代名臣奏议》等书认为木牛流马即为现今所称的“独轮车”;李昉《太平御览》,以为木牛流马是步行机器,数学家祖冲之也有相同看法;也有人认为木牛和流马是两种工具,木牛是独轮车(231年)、流马是四轮车(234年)。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国的司马懿曾成功复制了许多木牛流马用以运送粮草,但他却因不知一个机关——可通过转动牛舌使木牛流马停止前进——被诸葛亮以计谋夺走所运送的粮草。[编辑] 相关历史资料《三国志》中有关木牛流马的记载: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

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

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

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版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

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三国志·亮集载作木牛流马法》)《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南齐书·祖冲之传》记载:“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记载:“小车: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涉故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宋代陈师道《后山丛谈》记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人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宋史》记载杨允恭曾向宋真宗建议:“莫若用诸葛亮木牛之制,以小车发卒,分铺运之。

每一车,四人挽之,旁设卫兵,加戈刃于其上,寇至,则聚车子中,合士卒之御寇于外。

木牛流马是什么意思?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单轮木板车,是一种山路上用的带有摆动货箱的运送颗粒货物的木制人力步行车。

再设想这样的两条木条被布置成人力车的左右两辕。再设想在两个品字形的顶孔间插有一条三尺长的轴,在品字形的下面的两个孔中各用小轴铰装着一条可以沿该小轴摆动的、另一端顶地的木柱,这个有四条腿的人力车就是木牛。流马是一个向上开口的,左右侧壁近上缘的垂直中心线上各有一个孔的木箱。木牛的那根三尺长的轴就穿过流马的这两个孔,流马可以在该轴上前后幌动。

扩展资料时代背景——
1.运输工具:畜力车、人力车、旱船、滑索、桥子、背架等。
2.道路状况:出蜀多山地,艰险难行,常规车马运输不便。
3.战争状态:前线大军消耗极大,粮草多赖汉中供给。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

“木牛流马”很多人都知道是诸葛孔明发明的,它们其实不是同一种东西,而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虽然名字有些奇怪,但不是传说,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根据《三国志》,诸葛孔明第四次北伐,离开祁山后用木牛运送粮食,在《诸葛亮集》记载了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即《作木牛流马法》。

多年来,人们对木牛流马的解释一直有诸多说法,意见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木牛流马是普通的手推车《宋史》、《后山丛谭》和《稗史类编》说:木制的独轮车,汉代称鹿车,经过诸葛孔明改善后称木牛流马。 北宋时沈括《梦溪笔谈》开始出现“独轮车”这个名称。
二.木牛流马为四轮车、独轮车
三.木牛流马是一种奇怪的自动机械它以《南齐书。祖冲之传》、《太平御览》、《辞源》等为代表,其主要内容是三国时代,采用齿轮原理制造机器,并不少见。

东汉时期毕岚作翻转是利用齿轮旋转打水的装备。 三国时期,利用水力驱动水车浇水。
四.不知道指的是什么《三国志》、郭沫若执行主编《中国史稿》和《辞海》只笼统地说是“三国时代诸葛孔明创制的运输工具”。


五.具有特殊外形和特殊性能的独轮车陈周从陆敬那里查阅了川北广元一带现存的古栈道遗迹的宽度、坡度及重量等数据,提出了新的观点:木牛有前辙,引进时人畜往前拉。流马不是四轮车,几乎和木牛一样,但没有前辙,行进中不被人牵引,车身细长,车形似马。

什么是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都是木制运载工具(主要用来运载粮食)。木牛是一种木制独轮车,在汉代以前就有了,汉代称之为鹿车。

木牛大体上可载一人一年的吃粮(约600多斤),每天可走20里地。

什么是木牛流马?诸葛亮为什么要发明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其实就是一种运输工具,木牛用于陆地山运粮,流马用于水上运粮,诸葛亮当时发明木牛流马就是为北伐运送粮草比较方便,比较快捷,还不怕被盗。我们知道古代行军大战,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粮食,粮食有时候其实甚至是可以主导一场战争的胜利与否,如果你的粮食足够,那么你可以跟对方耗,知道对方耗不过,又没有救兵,为了不活活饿死,对方也只能投降,所以粮食对战争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那么粮食的运输也就是重中之重了。

古时候的道路并不像我们现在生活中的那种水泥路,沥青路,那么平坦光滑,古时候的路都是非常崎岖的,所以运送粮食是非常困难的,地理上就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再加上还要担心敌方的偷袭,因为粮食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所以一旦敌军知道你的粮食运输路线,那么只要派一个小队伍去劫了你的粮草,你就得乖乖投降了,因为你没有粮食,将士怎么打战。所以诸葛亮为了北伐运粮能够方便一些,快捷一些,于是设计了木牛流马,这其实是两种运输工具,木牛是用于陆地上运送粮食的,木牛的外形类似于牛,能够在崎岖的道路上平稳的通过,其结构是由机关组成的,只要机关一开动,它是可以自动行走的,机关一关,你就是人推都推不动的。而流马跟木牛类似,只不过是用于水上运输。所以为了粮食的安全,便捷的运送,诸葛亮设计出了木牛流马来运送粮食。

继续浏览:

上一篇:小文艺的句子有哪些?有哪些文艺清新的小句子

下一篇:楚国是哪里?楚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